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诉讼证据 > 行政诉讼证据的采信原则的具体含义

行政诉讼证据的采信原则的具体含义

时间:2023-09-29 浏览:5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32572

行政诉讼的定义和意义

行政诉讼是指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因行政主体或依法授权的组织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向法院提起的一种诉讼方式。作为一种有效的诉讼方法,行政诉讼法是规范行政诉讼活动和诉讼法律关系的总称。它规定了人民法院、诉讼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在诉讼活动中的法律地位和相互关系。

行政诉讼法的理论基础

从学理上讲,行政诉讼法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上的行政诉讼法是指由国家立法机关依据立法程序制定的具有专门完整法律形式的行政诉讼法典,通常被称为“民告官”。广义的行政诉讼法是指凡是在内容上属于规定行政诉讼问题的法律规范,无论其形式如何均属于行政诉讼法的范围。

中国的行政诉讼制度

中国的行政诉讼制度可以追溯到1914年中华民国政府公布的《平政院编制令》和《行政诉讼录例》。这些法令规定了采用与普通法院平行的行政法院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废除了上述法统。从1950年开始,一些法律法规规定了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但并未形成完整的制度。直到1989年4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行政诉讼制度才得以进一步确立。

行政诉讼中证据采信原则的具体含义

证据采信规则是指法院在已提供的一系列证据中认定和采用具有证明力和可信度的证据时必须遵循的规则。根据行政诉讼法和司法解释,目前的证据采信规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未经法庭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法院裁判的依据。根据司法解释第31条第1款的规定,任何证据只有经过质证,才有可能作为裁判依据。这是因为未经质证的证据没有经过考验,其证明力和可信度是值得怀疑的,同时也是为了充分保障和尊重当事人的举证、质证权利。
  2. 复议机关在复议过程中收集和补充的证据不能作为法院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根据。根据司法解释第31条第2款的规定,这一规定旨在确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在作出决定时已经有充分确凿的证据。因此,复议机关在复议过程中为原具体行政行为收集和补充证据是被禁止的。
  3. 被告在二审过程中不能提交在一审过程中未提交的证据作为二审法院撤销或变更一审裁判的依据。尽管目前行政诉讼法和司法解释未对此作出规定,但可以认为违反证据提供规则和证据调取收集规则提交给法院的证据都不能被法院采信。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行政诉讼证据规则通释(下)

    首先,《行政诉讼法》及其以前的司法解释对提供证据的要求基本上未作规定,实践中缺乏统一的规范和做法,而其他行政法律法规对证据的形式要求一般也少有规范,《证据规定》的该部分规定无疑填补了行政诉讼证据的一项重大空白。这些规定将会大大推动行政机关收集证据的规

  • 解读最高人民法院行政诉讼证据规则

    1990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对行政诉讼证据制度作了开创性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为适应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制定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这对于改善我国的行政审判环境,完善行政诉讼制度,履行我国加人WTO后司法审查职能,实

  • 行政诉讼证据规则刍议

    为了实现司法公正,要求法官及诉讼参与人必须遵循统一且明确具体的证据规则,并清楚其特点及特殊性,以便于查清案件事实,进而实现全部的司法公正。因此,行政案卷证据是行政诉讼证据的主要形式。行政诉讼证据的这个特征要求有更严密的规则来规范行政行为。

  • 行政诉讼证据质证的规则有哪些

    对于案情比较复杂或者证据数量较多的案件,人民法院可以组织当事人在开庭前向对方出示或者交换证据,并将交换证据的情况记录在卷。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的证据,由法庭出示,并可就调取该证据的情况进行说明,听取当事人意见。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

  • 电子邮件是行政诉讼证据中的书证吗
  • 行政诉讼证据的举证规则是怎样的
  • 行政诉讼证据审查有什么规则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