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使先诉抗辩权是为了保护一般保证人的利益而设立的。然而,为了避免给债权人带来不利影响,对于先诉抗辩权进行了以下限制性规定。
当债权人住所发生变更,导致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变得极为困难时,限制性条件即为债务人下落不明或移居境外,并且无财产可供执行。需要注意的是,债务人住所变更与债权人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二者缺一不可。
当债务人进入破产程序时,这意味着债务人已经无力偿还债务。此时,债权人只能向保证人请求清偿债务。根据担保法规定,当人民法院受理债务人的破产案件并中止执行程序时,保证人不得行使先诉抗辩权。对于这一规定,不能仅从字面上理解,而应理解其中的法律精髓,即只要法院受理债务人的破产案件,无论债权人是否曾向法院起诉或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无论债权人是否已取得执行名义的判决或仲裁,更不论债权人是否已向债务人请求履行债务,债权人都有权直接要求一般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保证人不能以任何理由主张先诉抗辩权。
当债权人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时,如果保证人没有主张先诉抗辩权而直接清偿或承担债务,这将被视为保证人放弃先诉抗辩权。根据担保法规定,保证人以书面形式放弃先诉抗辩权后,不得再主张该权利。
保证人追偿权的诉讼时效及条件。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后才有追偿权,且必须在诉讼时效期间内行使。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时主观上不能有过错,否则不能向主债务人追偿。如果保证人在可以主张诉讼时效抗辩权而没有主张时清偿了债务,则不能再向债务人追偿。具体问题应咨询专业
行使不安抗辩权是否需要证据的问题。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行使不安抗辩权需要履行通知义务和举证义务,即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对方存在无法履行或可能无法履行债务的情形。通知义务的目的是让对方了解危机并提供还债担保,而举证义务则是为了支持自己的主张。因此,行使不安
不安抗辩权的适用情形。在合同双方互负债务且未约定履行顺序时,一方要求履行时,对方有权拒绝;在异时履行的双务合同中,先履行一方未履行债务时,后履行一方可行使不安抗辩权;若先履行方债务已届清偿期未履行,后履行一方同样有权拒绝。不安抗辩权的行使需根据具体情
诉讼时效的相关内容。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时效期间届满后,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文章详细阐述了诉讼时效的认定方法,包括时效期间的起算、分期履行债务的情况、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请求权和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