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民法中,存在着同时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的理论,但是并没有提及先履行抗辩权的概念。然而,我国的合同法首次明确规定了这一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适用于存在先后履行顺序的双务合同中,主要适用于先履行一方违约的情况,这使得它与同时履行抗辩权有所区别。
先履行抗辩权是指在双务合同中,当一方违约时,另一方可以以对方违约为由,拒绝继续履行自己的义务,从而免除自己的责任。
要能够行使先履行抗辩权,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行使先履行抗辩权后,后履行一方可以免除自己的责任,但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总之,先履行抗辩权的引入使得双方在先后履行顺序的合同中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促进了合同的公平和诚实信用原则的实现。
行使不安抗辩权是否需要证据的问题。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行使不安抗辩权需要履行通知义务和举证义务,即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对方存在无法履行或可能无法履行债务的情形。通知义务的目的是让对方了解危机并提供还债担保,而举证义务则是为了支持自己的主张。因此,行使不安
不安抗辩权的适用情形。在合同双方互负债务且未约定履行顺序时,一方要求履行时,对方有权拒绝;在异时履行的双务合同中,先履行一方未履行债务时,后履行一方可行使不安抗辩权;若先履行方债务已届清偿期未履行,后履行一方同样有权拒绝。不安抗辩权的行使需根据具体情
行使履行抗辩权的规则。对于先履行抗辩权,当对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时,可以选择不通知对方,未通知不构成合同责任;而对于不安抗辩权,应及时通知对方。对于先履行义务一方存在重大瑕疵或部分履行的情况,行使先履行抗辩权时应通知对方,给予对方改正机会,以减小损失。
先履行方的抗辩权在双务合同中的特殊地位,特别是在后履行方财产状况恶化时如何保护先履行方的利益。文中介绍了不安抗辩权和预期违约制度,通过比较两者,分析我国合同法在此方面的立法选择。不安抗辩权的发生需满足后履行方财产状况恶化和履约能力丧失或可能丧失两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