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承运人在运输合同中没有法定留置权。然而,如果托运人或收货人未支付运费、保管费以及其他运输费用,则承运人对相应的运输货物享有留置权,但此留置权受合同约定的限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百一十五条的规定,托运人或收货人未支付运费、保管费以及其他运输费用的情况下,承运人对相应的运输货物享有留置权,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
根据运输合同,承运人依法享有以下权利:
根据《合同法》规定,“旅客、托运人或收货人应当支付票款或运输费用。”支付运费是托运人的义务,而承运人收取费用并承担货物运输责任是承运人的权利。然而,承运人只能收取经物价部门确定的费用。
承运人只有在托运人或收货人未支付运费、保管费的情况下才能行使留置权。根据《合同法》规定,“托运人或收货人不支付运费、保管费以及其他运输费用的,承运人对相应的运输货物享有留置权,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
在收货人无正当理由拒绝领取货物的情况下,承运人有权提存货物。根据《合同法》第一百零一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难以履行债务的,债务人可以将标的物提存。”这些情形包括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接收货物、债权人下落不明、债权人死亡未确定继承人或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未确定监护人,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此外,根据《合同法》第三百一十六条的规定,承运人也可以提存货物。
在经过告知和公告后,如果仍然没有人认领承运人的货物,承运人可以按照法定程序处置这些无人认领的货物。扣除运费和其他与货物运输必须费用后,剩余的金额将上缴国库。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留置是适用运输合同的,托运人或者收货人不支付运费、保管费以及其他运输费用的,承运人对相应的运输货物享有留置权。债务履行期届满,债权人行使留置权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债权人留置动产若与此相冲突,则不得成立留置权。
留置权是货代行业的操作惯例。通常货代企业把行使货物留置权视为其当然的权利,“既然货主不付费用在先,我们当然可以拒绝交付单证了”,然而此做法在法律上存在极大的风险性。因此,在海商法的规定下,只有缔约承运人与实际承运人可以依法对货物享有留置权,非货物承运人
这些法律规定对于海运货物留置权行使的意义在于:由于《海商法》第四章不适用于国内沿海货物运输,所以国内沿海货物运输的留置权主要还是适用《民法通则》等有关规定,也就是说,从事国内沿海货物运输服务的承运人在行使留置权时,只能留置债务人直接产生债务的财产。
运输合同常见的纠纷就是承运人运输完成货物后,收不到货款,承运人可以行使留置权,承运人在行使留置权时,应当注意下列问题:。(一)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承运人可以自行留置货物,不必通过法定程序留置货物。如果债务人履行其债务的期限尚未届满的,留置权人对留置物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