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控告中国案,全称为“菲律宾共和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仲裁案”,涉及菲律宾要求裁定太平岛美济礁等8个南沙岛礁的海洋地位,即海洋管辖权的争议。该案由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附件七规定的仲裁庭组成,并登记在永久仲裁法院的名下。仲裁庭在裁决作出后即解散。
中国外交部发布了一份关于菲律宾提起南海仲裁案管辖权问题的立场文件。该文件详细解释了中国政府的立场。
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不承认常设仲裁法院对该案的司法管辖权,并拒绝接受菲律宾提出的任何和解建议。
2013年,菲律宾单方面将南海问题提交国际仲裁,要求裁定太平岛美济礁等8个南沙岛礁的海洋地位,涉及海洋管辖权的争议。仲裁庭于2015年10月29日就管辖权和可受理性问题作出裁决。中国外交部于2015年10月30日回应称,仲裁庭对有关问题的裁决是无效的,对中国没有拘束力。
中国外交部发布了关于应菲律宾请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裁决的声明,指出裁决无效。
中国坚持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和相关权利是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得到历届中国政府的长期坚持和中国国内法的多次确认,同时受到国际法,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保护。在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问题上,中国不接受任何强加于中国的方案,不接受单方面诉诸第三方的争端解决办法。
中国指责菲律宾滥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强制争端解决机制,单方面提起并推动南海仲裁,实质上是为了否定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中国政府在2014年12月7日发表的立场文件中已明确指出仲裁庭对菲律宾提起的仲裁明显没有管辖权,并阐明了中国不接受、不参与仲裁案的法理依据。
中国作为主权国家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缔约国,享有自主选择争端解决方式和程序的权利。中国始终坚持通过谈判和协商解决与邻国间的领土争端和海洋管辖权争端。中国与菲律宾多次在双边文件中确认通过谈判和协商解决双方之间的有关争端。中国敦促菲律宾遵守承诺,尊重中国依据国际法享有的权利,通过谈判和协商解决南海有关争端。
中国指责菲律宾和仲裁庭无视仲裁案的实质是领土主权和海洋划界及其相关问题,恶意规避中国于2006年根据公约有关规定作出的排除性声明,否定中菲双方通过谈判和协商解决争端的共识,滥用程序,强行推进仲裁,严重侵犯中国作为公约缔约国的合法权利,完全背离了公约的宗旨和目的,损害了公约的完整性和权威性。作为公约缔约国,中国坚决反对滥用公约强制争端解决机制的行径,呼吁各方共同努力,维护公约的完整性和权威性。
中国敦促菲律宾遵守自己的承诺,尊重中国依据国际法享有的权利,回到通过谈判和协商解决南海有关争端的正确道路上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在涉外民事关系方面的规定。文章明确了涉外经济贸易、运输和海事纠纷仲裁的适用规则,包括涉外仲裁委员会的设立、聘任外籍仲裁员、证据保全程序、仲裁庭的笔录和证据要点、撤销与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情形,以及涉外仲裁裁决在外国的承认和执行等内容
国际争端的法律解决方法,包括利用仲裁和法院判决等方式。具体介绍了国际常设仲裁法院、国际法院的组织结构、法官选举、诉讼管辖权、咨询管辖权和判决效力等内容。国际法院作为联合国的主要司法机关,在解决国际争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生效后实施的仲裁裁决撤销程序及其法律背景。该程序的设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当事人权益并借鉴了国际先进做法,但同时也出现了监督程序缺陷及过度强调法院监督等问题。立法者在制定仲裁法时忽视了国情差异及法院自身监督的重要性。文章还提出
关于涉外仲裁裁决的申请条件。首先,当事人申请仲裁裁决需满足双边条约或国际公约的相互承认和执行的条件。其次,仲裁程序必须是正当的且符合规定的仲裁法或选定规则。此外,具有法律效力的仲裁裁决还需满足已经生效和具有执行内容的要求。最后,提交申请书及相关文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