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面通知用人单位
除非用人单位存在过错导致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劳动者应当提前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即使是因为用人单位的过错而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也建议劳动者采用书面通知的形式,以避免产生争议。2. 履行工作交接的义务
劳动者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按照诚实信用原则与用人单位办理工作交接手续,并通过交接单等书面形式记录交接情况。3. 保守用人单位秘密的义务
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是劳动者的无条件义务。如果因泄密给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用人单位不仅可以追究劳动者的法律责任,还可以根据相关法律追究受密单位的法律责任。对于存在竞业限制约定的劳动者,还应当按照约定履行竞业限制的义务。4. 索取解除劳动合同证明
解除劳动合同证明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据,也是办理失业保险和再就业等相关手续所需的重要文件。因此,劳动者应当妥善保管解除劳动合同证明。5. 配合用人单位办理档案转移和社会保险转移手续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有责任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转移手续。然而,在办理相关手续过程中,劳动者也应当履行告知和配合等义务,以免自身权益受到损害。6. 履行与用人单位协商确定的义务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时,协议是一种受法律保护的合同形式。双方当事人应当按照协商确定的内容履行相关义务。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支付情形。包括未提供劳动保护或条件、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未缴纳社会保险费、规章制度违法、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或变更合同等十一种情形。劳动者在以上情形下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
劳动保障公益岗位合同解除的法律依据,包括劳动合同期满或出现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的情形、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的公益性岗位、以及劳动合同终止的其他情形等。在公益岗位上,劳动合同不适用关于无固定期限和经济补偿的规定。
申请人因劳动争议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交的仲裁申请书。申请人要求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并支付经济补偿金、拖欠工资及赔偿金、补缴社会保险费用以及支付工作期间加班工资。同时,文中详细列出了加班费计算详单,并提示在递交申请书时需递交的相关材料。
《劳动合同法》中关于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的规定。只有在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或违反竞业限制协议这两种特定情形下,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才能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违约金的设立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否则将被视为无效。双方在约定违约金时应遵守法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