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和第二十四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密义务和竞业限制。竞业限制适用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和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但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劳动者离职后遵守了竞业限制,即使原用人单位未支付经济补偿,竞业限制仍然有效。然而,劳动者有权要求原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如果原用人单位拒绝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可以单方解除竞业限制。
根据不同的标准,竞业禁止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种类:
1. 法定竞业禁止和约定竞业禁止:
法定竞业禁止是由法律明文规定的,而约定竞业禁止是由当事人通过合同约定的。这是竞业禁止的基本分类方法。
2. 同业竞业禁止与兼业竞业禁止:
同业竞业禁止禁止义务人直接从事与权利人营业相同或相近的竞业行为;兼业竞业禁止禁止义务人兼任其他与权利人营业相近的竞业行为。兼任其他与权利人权利相关公司、企业的无限责任股东或合伙事业的合伙人也会影响原公司、企业的利益。
3. 广义竞业禁止与狭义竞业禁止:
广义竞业禁止的义务主体是不特定的多数人,例如禁止非权利人之外的人员使用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等。狭义竞业禁止是对与权利人有特殊关系的义务相对人的竞业行为予以限制。
4. 雇主与雇员之间的竞业禁止和一般民事合同当事人之间的竞业禁止。
根据以上分类,竞业禁止的种类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合同约定进行区分。不同种类的竞业禁止对于保护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利益起到不同的作用。
竞业限制补偿金的支付标准。竞业限制是保护商业秘密的手段,对劳动者自由择业权利进行限制。补偿金的支付时间应在劳动合同终止或解除后。支付标准和形式可由当事人约定,若无约定,可通过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确定。用人单位在竞业限制协议生效前应提前一个月通知劳动者。
张某起诉黄某违反竞业禁止义务一案。黄某退股后仍从事物流经营业务,导致张某经济损失。经过庭审,法院判决黄某赔偿张某各项经济损失共计48万余元。竞业禁止义务指禁止相关人员从事与原单位有竞争的业务或成立同类企业。黄某未遵守协议约定,违反了竞业禁止条款。
负有竞业限制的员工的举证责任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员工在提出竞业限制申请时需要提供相关证据,包括竞业限制协议和履行情况等证据。用人单位掌握相关证据时应当提供,否则承担不利后果。申请仲裁时需提交书面申请或口头申请,并遵守竞业禁止期限规定,期限不得超过两年
公司解散后竞业限制协议的效力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公司解散后竞业限制协议无效,且用人单位未支付经济补偿金时,劳动者可申请解除协议。文章还介绍了竞业限制的法律依据、适用范围、必要性及期限。竞业限制主要针对高级管理人员和知悉商业秘密的人员,范围需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