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包括劳动合同期满、劳动者开始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劳动者死亡或被宣告失踪、用人单位被宣告破产、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决定提前解散、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劳动合同期满是劳动合同终止的一种情形,适用于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一旦约定的期限届满或工作任务完成,劳动合同通常都会自然终止。
当劳动者退出劳动力市场并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时,劳动合同会自动终止。因为劳动者已经通过养老保险制度获得基本生活保障,不再具备劳动合同意义上的主体资格。
劳动者死亡意味着其作为自然人的主体消失。宣告死亡是指公民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后,经申请人请求,由人民法院宣告该公民死亡的民事法律制度。宣告失踪是指公民下落不明满法定期限后,经申请人请求,由法院宣告其失踪并对其财产进行代管的法律制度。当劳动者死亡、被宣告失踪或宣告死亡后,作为劳动关系当事人,劳动者无法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劳动合同自然终止。
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决定提前解散,意味着企业的法人资格已被剥夺,无法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根据《民法通则》、《公司法》和《企业破产法》的规定,这些情况下,劳动合同终止。
《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其他情形终止劳动合同是作为兜底条款存在的。法律无法包含现实生活中所有情形,因此设立了这一规定,以适应各种特殊情况。
为保护困难情况下的劳动者,法律对终止劳动合同的某些情形作出了限制性规定。例如,劳动合同期满后,如果劳动者未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未严重失职或营私舞弊、未对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未被追究刑事责任,那么劳动合同期限将顺延至某些特定情形消失时终止。
总之,企业停产并不意味着劳动关系的终止。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只有在特定法定情形下才会终止。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有以下区别:
劳动合同解除是指当事人根据法定条件和程序,通过意思表示解除劳动合同。而劳动合同终止是指劳动合同订立后,因出现某种法定的事实,导致劳动关系自动消灭或无法继续履行。
劳动合同解除的情形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有多种,包括意定解除、劳动者提前通知单方解除、劳动者随时单方解除、用人单位单方通知解除、用人单位提前通知单方解除等。而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则根据法律明确规定,包括劳动合同期满、劳动者开始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劳动者死亡或被宣告失踪、用人单位被宣告破产等。
总之,劳动合同的解除是由当事人根据法定条件和程序作出的意思表示,而劳动合同的终止是由特定的法定事实导致劳动关系自动消灭或无法继续履行。
企业在裁员过程中的法律义务和对特殊群体的保护。企业裁员需遵循《劳动法》规定,不得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除非符合特定情形。制定裁员方案需提前向职工说明并征求意见。裁员属于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行为,应给予被裁员工一定的经济补偿。补偿标准和医疗补助费有一定规定
劳动合同的基本内容及其重要性。文中详细介绍了企业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流程和需要注意的风险点,如未按规定签订劳动合同将会面临的法律后果。合同内容包括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等。合同期限包括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需遵循试用期相关的
员工不胜任现有工作岗位时,企业是否有权调岗及相关约束和原则。企业虽有单方调岗权利,但需遵守证据充分、岗位合理适应等约束,并遵循劳动合同变更的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原则。调岗包括薪酬变动,必须有明确的岗位职系和薪酬对应标准,并书面确定新的岗位和报酬标准。
关于童工的问题,明确指出在我国,最低打工年龄为16周岁,因此15岁打工被视为童工。企业雇佣童工违法,且童工的劳动合同无效。对于雇佣童工的企业,应采取一系列补救措施。同时,虽然劳动合同无效,但童工应获得比一般劳动者更多的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