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劳动关系解除后,劳动者追讨拖欠工资是受到时效限制的。具体而言,如果劳动者选择申请劳动仲裁,申请的期限是一年;如果劳动者选择提起诉讼,诉讼时效为三年。
根据该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如果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仲裁时效期间将会中断,并从中断时起重新计算。如果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仲裁时效将会中止,并在中止原因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情况下,劳动者应在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申请。
根据该法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如果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将不予保护,除非存在特殊情况并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时效。
一、接受行政处罚
1、接受劳动行政部门的处罚
劳动部门有权责令公司限期支付工资,如果逾期不支付,公司将会被要求按应付金额的50%以上100%以下标准向员工加付赔偿金。
2、接受人社部门的处罚
根据具体情况,人社部门会及时责令公司改正,对拒不改正的公司,将会作出行政处理或给予行政处罚。对于无故拖欠数额大、时间长、性质恶劣的公司,根据相关规定,将通过省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省社会信用体系向社会公布,并记入相关“黑名单”。
3、接受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处罚
对拖欠、未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以及逾期拒不支付的建筑施工单位,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有权依法停止其投标资格、清出建筑市场等,并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二、接受刑事处罚
如果公司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式逃避支付员工工资,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员工工资,数额较大,并且经有关机关监督后仍不肯支付工资,即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构成该罪的,将会受到以下处罚:
1、公司将会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如果造成严重后果,公司将会被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公司老板等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也将根据具体情况接受以上处罚。
工地工资拖欠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维权途径。首先可以尝试与雇主协商解决,如果无法达成一致,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申请仲裁或采取法律维权措施。投诉途径包括向劳动局和劳动仲裁委投诉。维权时需注意确认劳动关系、与雇主协商、及时搜集证据并申请劳动仲裁,如仲裁结果不满意
劳动者在用人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且未支付工资的情况下,如何通过收集证明资料来证明劳动关系,并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和拖欠的工资。文章介绍了申请劳动仲裁的具体步骤、相关法律依据和工资支付的相关规定。
劳动者在公司拖欠工资的情况下,通过劳动仲裁解决争议失败后,可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法律途径。文章还详细列举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适用范围,包括确认劳动关系、劳动合同订立履行等争议,以及不愿协商、调解或仲裁时的处理办法。公司拖欠工资会接受劳动、人社、住房城乡
关于拖欠工资的相关法律规定和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日期支付工资,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需提前支付。辞职后的员工若被拖欠工资,可在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申请劳动仲裁,并提供存在劳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