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解除劳动关系的通知:在试用期内,劳动者应提前三天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以解除劳动关系。
2. 培训费用的约定:用人单位可以在试用期内为劳动者进行一定的培训。如果这种培训只是公司内部的培训,那么劳动者提前离职时,用人单位不能要求劳动者支付违约金。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有关服务期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双方可以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这条规定并没有将试用期内的员工排除在外。因此,试用期内的员工只要签订的服务期协议是真实的、没有违反法律法规的,就是合法有效的,并对双方都有约束力。
既然服务期协议是有效的,那么根据该条规定的第二款,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情况下,应按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然而,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并不意味着劳动者必须向用人单位赔偿培训费。根据原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处理依据问题的复函(劳办发[1995]264号)第三点的解释,如果用人单位出资对职工进行各类技术培训,并且职工在试用期内提出解除劳动关系的要求,用人单位不能要求劳动者支付该项培训费用。
根据原劳动部颁发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十九条的规定,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为相互了解、选择而约定的考察期。试用期的设立是为了维护劳资双方的利益。
试用期的期限与劳动合同的期限有对应关系的规定。具体来说,如果劳动合同期限为三个月以上但不满一年,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如果劳动合同期限为一年以上但不满三年,试用期不得超过两个月;对于三年以上固定期限或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如何递交辞职报告的问题。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者可以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选择书面或口头方式提出辞职报告。书面报告可以交给人事部门或通过快递邮寄给负责人或人事部门,而口头或信息方式需确保对方能够收到。
员工在试用期被辞退时的工资支付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员工在试用期被辞退仍然有权获得工资报酬。试用期是双方双向选择的时间,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单位在解雇员工时需遵守法律规定,如有违约则需支付赔偿金。同时,解除劳动合同时,用人单
试用期完离职扣一半工资的合法性问题,明确指出这一行为违法劳动法规。同时详细解释了试用期主动离职的工资支付问题以及劳动者要求支付工资的途径。劳动者可以通过投诉、申请劳动仲裁或起诉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试用期与考核期的区别。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试用期是劳动合同中的考核期,双方可进行双向选择。而考核期并非法律明确概念,若其可解除劳动合同无需支付经济补偿,则实为试用期。试用期的考核方式可采用试卷考试和实战型考试相结合的方式,以评价劳动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