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相关工作的通知》规定,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被采取隔离治疗、隔离观察等隔离措施导致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单位应按照正常出勤支付其在隔离期间的工资。
对于隔离期结束后,仍需停止工作进行治疗或休养的职工,只需出示医疗机构出具的病休证明,单位应按照职工患病的医疗期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
当政府采取封锁疫区等紧急措施导致职工不能按期返岗提供正常劳动或单位响应政府号召要求职工延期返岗的情况下,单位应按照停工、停产期间工资支付规定执行。
具体而言,如果停工、停产期间在一个月以内,单位应按原工资标准支付工资。而如果停工、停产期间超过一个月,单位应当支付生活费,生活费标准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
然而,如果单位与职工协商并达成一致,可以优先使用带薪年休假、探亲假等各类假,按照相关休假规定支付工资。另外,如果单位要求职工通过远程办公等形式提供正常劳动,单位也应依法支付工资。
根据《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相关工作的通知》规定,在上述情形下,职工应向单位提供政府公告、通知或医疗机构出具的病休证明等相关材料。
对于没有相关证明材料的情况,职工应当及时向单位说明情况,并按单位规定履行请假手续。根据实际情况,职工可以选择请病假、年休假、事假等各类假。
疫情期间工资支付的相关问题。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企业职工,不得停薪。如停工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应按正常工资支付标准支付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职工提供正常劳动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未提供正常劳动的则发放生活费。且
疫情期间工资支付问题的法律解析。疫情期间,雇主不发放工资属于违法行为,国家建议雇主和劳动者协商解决工资支付问题。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寻求劳动仲裁机构的帮助,如果企业因经营困难无法及时发放工资,可以与工会、职代会或员工大会协商推迟发放或支付部
公司入职未签订劳动合同情况下辞职后工资被扣的处理方法。首先介绍了建立劳动关系和发放工资的基本规定,然后给出了几种解决途径,包括与老板协商、申请劳动仲裁、向法院起诉和向劳动监察机构投诉等。同时,提到了处理此类问题时需要注意的时效和证据问题。另外,简要介
公司不支付工资的情况下,劳动者如何申请劳动仲裁及要求赔偿的问题。根据相关规定,用人单位不得无故扣留劳动者工资,如存在违法行为,劳动行政部门可责令支付工资及经济补偿,并可要求支付赔偿金。劳动者可通过电话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维权,包括要求单位补缴社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