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离职手续有哪些
时间:2024-01-19 浏览:2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很多小伙伴都对员工离职手续有哪些有疑惑,接下来,请看手心律师网小编收集的资料。希望以下的内容能为您提供参考和帮助,赶紧一起来了解看看吧!
员工离职手续的法律程序
员工离职是一项涉及到法律程序的重要事务,下面将详细介绍员工离职手续的法律程序。
一、提交辞职报告
根据法律规定,员工应提前30天向人事行政部提交书面《辞职报告》,并领取离职手续表。人事行政部将对离职员工进行离职面谈,了解其离职原因并做记录。
二、办理离职手续
根据离职手续表(附表1),员工需要按照以下步骤办理相关手续:
- 离职员工将离职手续表交给部门负责人签字。对于部门主管以上岗位,需要总经理签字。
- 离职员工所在部门的助理将工作证、员工手册、工作服和办公用品收回,并确认上交无误后签字确认。
- 财务部将检查离职员工与公司在财务上是否有拖欠,包括所借款项和出差报销。如有拖欠,离职员工需当场清还;如无拖欠,财务部在离职手续表上签字确认。
- 离职员工在得到离职手续表上所有需要的签名后,人事行政部向员工出具"关于与XX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
- 人事行政部安排人员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终止、解除劳动关系备案手续。根据备案审核意见,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中止职工社会保险关系,并封存离职员工的公积金。如果离职员工需要转移公积金,则由人事行政部根据其提供的新账户进行转移;如果需要取出公积金,则由员工自行办理。
- 人事行政部在职工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30日内,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失业保险待遇审核手续。
- 人事行政部将离职员工的档案重新归档,并结清工资。
以上就是员工离职手续的法律程序,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国有企业裁员的法律规定
国有企业裁员的相关法律规定。在出现严重经营困难、经营方式调整或破产重整等情形下,可以进行裁员。裁员条件需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裁员顺序有优先留用人员。国有企业裁员需遵循提前说明情况、提出方案、征求意见、报告劳动行政部门、公布方案等程序。
-
经济性裁员的程序要件
经济性裁员的程序要件,包括用人单位需提前说明裁员情况、提出裁减人员方案并征求意见、报告劳动行政部门、公布方案并支付补偿金等步骤。同时,劳动合同法对裁员程序进行严格限制,规定了不得裁减特定员工的范围,体现了对劳动者的倾斜保护。
-
辞职后是否可以当天拿工资
辞职后工资结算的问题。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大部分企业不会在员工离职当天结算工资,而是等到下个月统一发放。劳动者需按要求提交辞职申请并完成工作交接后,方可离职。若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工资,劳动者可通过劳动监察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等途径要求支付工资。同时,劳动者
-
工人退休年龄法律规定
工人退休年龄的法律规定。针对不同群体,如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干部和全民所有制企事业单位的工人等,详细阐述了他们的退休年龄和相关条件。此外,还包括特殊工种和破产国有企业职工等特定群体的退休政策。最后,提及了相关的法律规定和通知。
-
新劳动法辞退员工补偿规定是什么
-
公司向员工要求赔偿工作失误的合法性
-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的赔偿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