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平台上私信工会的效果并不显著,因为工会对于工资争议并不负责。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的规定,劳动者可以通过电话投诉到当地劳动执法监察大队来解决工资争议。此外,劳动者还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拖欠或未足额支付的劳动报酬。人民法院在收到申请后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等。
劳动者需要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交申请书,并按照被申请人的人数提交副本。
劳动仲裁委员会在收到仲裁申请后的五日内,会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决定。
仲裁庭会提前五日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开庭的日期和地点。如果被申请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将会按照撤诉自理的方式对其处理,并可以对其做出缺席裁决。
仲裁庭会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先行调解劳动争议。调解的目的是促使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如果调解成功,仲裁庭会根据协议内容制作调解书,并且该调解书自送达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如果调解未达成协议,仲裁庭会及时做出裁决。
劳动仲裁庭会在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劳动争议案件的裁决。如果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经批准可以延长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仲裁庭裁决后,应当制作仲裁书并送达双方当事人。如果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期满不起诉,裁决书将发生法律效力。
公司如何确定年终奖基数的问题。文章指出,年终奖的计算方式和意义应被正确认识,作为正向激励导向的部分,不应被视为成本或负担。企业应通过制定年度激励计划来激励员工,从年度绩效目标入手,核算出合理的激励计划。年终奖金应适当平均化并与员工沟通。此外,需要区分
严重失职的法律判定标准以及处理方式。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合同期间因严重失职导致用人单位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受到法律关注。以案例说明,单位依据合法的规章制度解除严重违纪员工的劳动合同关系。仲裁过程中,单位提供的经员工签字认可的《员工手册》成为判定员工是否严重
企业变相降工资是否构成解除合同的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变更待遇应通过书面协议进行,工资是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不能随意变更。公司调整工资不一定违法,但如果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则违法。因劳动者拒绝签字而被解雇,劳动者有权要求劳动补偿金,但实际操作中存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若干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明确了民商事争议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规定了劳动争议调解协议可直接申请法院确认,无需经过仲裁程序。同时,《意见》还规范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旨在发挥多元纠纷解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