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平台上私信工会的效果并不显著,因为工会对于工资争议并不负责。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的规定,劳动者可以通过电话投诉到当地劳动执法监察大队来解决工资争议。此外,劳动者还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拖欠或未足额支付的劳动报酬。人民法院在收到申请后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等。
劳动者需要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交申请书,并按照被申请人的人数提交副本。
劳动仲裁委员会在收到仲裁申请后的五日内,会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决定。
仲裁庭会提前五日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开庭的日期和地点。如果被申请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将会按照撤诉自理的方式对其处理,并可以对其做出缺席裁决。
仲裁庭会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先行调解劳动争议。调解的目的是促使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如果调解成功,仲裁庭会根据协议内容制作调解书,并且该调解书自送达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如果调解未达成协议,仲裁庭会及时做出裁决。
劳动仲裁庭会在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劳动争议案件的裁决。如果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经批准可以延长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仲裁庭裁决后,应当制作仲裁书并送达双方当事人。如果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期满不起诉,裁决书将发生法律效力。
公司被收购后员工的补偿权益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公司被收购后员工的劳动合同不受影响,不需要支付补偿。但如果涉及裁员,员工有权要求经济赔偿金,赔偿标准按工作年限计算。若新公司要求重新计算工龄并终止劳动合同,员工可要求相应经济补偿。整体而言,公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若干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明确了民商事争议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规定了劳动争议调解协议可直接申请法院确认,无需经过仲裁程序。同时,《意见》还规范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旨在发挥多元纠纷解决方式
关于依法惩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的法律适用问题。文章详细解释了劳动报酬的定义、逃避支付劳动报酬的行为、数额较大的界定、政府责令支付后仍不支付的情形、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以及情节轻微的处理。文章旨在为相关司法实践提供明确的法律指导。
劳动争议仲裁调解书和仲裁裁决书的法律效力,既有相同的方面又有不同之处。人民法院为执行调解书和裁决书而发出的协助执行通知书,有关单位和人员必须执行。仲裁裁决书并不是送达后立即生效,而是当事人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不起诉的,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