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农民工工资的支付周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约定。根据《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的规定,实行月、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应按照相应的周期支付工资。对于按件计算工资的情况,支付周期可以由双方进行约定。
当发生工资拖欠纠纷时,可以采取以下三种处理方式: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或者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未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举报。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经济补偿,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
如果劳动者选择通过仲裁解决工资拖欠纠纷,需要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计算。对于2008年5月1日前发生的劳动争议案件,适用《劳动法》关于仲裁时效的规定。
需要注意的是,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情况下,劳动者应在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
工资拖欠纠纷可以通过诉讼途径解决。具体情况分为三种:
首先,当劳动纠纷经劳动仲裁后,任何一方不服仲裁裁决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其次,如果劳动仲裁裁决生效后,用人单位不执行,劳动者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最后,如果属于劳务欠款类的工资拖欠纠纷,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公司被收购后员工的补偿权益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公司被收购后员工的劳动合同不受影响,不需要支付补偿。但如果涉及裁员,员工有权要求经济赔偿金,赔偿标准按工作年限计算。若新公司要求重新计算工龄并终止劳动合同,员工可要求相应经济补偿。整体而言,公
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印发的《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该意见旨在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特别是解决建筑市政、交通、水利等工程建设领域以及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拖欠工资问题。意见强调了施工总承包企业对农民工工资支付的总责,要求建立工资支付监控和
农民工工资支付的法律要求。用人单位需向农民工提供工资清单并建立书面支付台账,遵守《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的规定。工资条对农民工而言十分重要,可核对工资、个税及五险一金等信息,并确认是否按劳动合同规定时间发放。
对单位罚款5-10万的多种情形,主要涉及农民工工资支付方面。包括施工总承包单位未按规定开设或使用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未对分包单位劳动用工实施监督管理等情形。此外,还涉及分包单位未按月考核农民工工作量、建设单位未提供工程款支付担保和未及时足额拨付人工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