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管辖,又称合意管辖或约定管辖,是指在合同纠纷发生之前或之后,双方当事人通过协议的方式选择解决纠纷的管辖法院。
协议管辖的法理依据在于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意思自治原则是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合同双方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地位平等,有权决定从事或不从事某种民事活动、有权选择相对人、有权决定民事活动的内容等。因此,当事人也有权决定争议解决的方式,只要不违反法律规定。因此,在解决民事纠纷时,应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并根据当事人的意愿进行判断,而不仅仅依靠字面意思。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合同或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通过书面协议选择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根据上述规定,协议管辖的效力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只有满足以上条件的协议管辖才是有效的,否则将被视为无效。
仲裁机构应遵守自己的受案范围,即使该范围是由仲裁机构自行划定的,仍具有强制力。如果仲裁机构受理了超出其权限的争议,对方当事人可能认为该争议对该机构来说是不可仲裁的,该机构无权管辖。根据《纽约公约》第2条、第5条或类似法律的规定,裁决法院可拒绝承认和执行这种裁决。
中国曾实行双轨制的仲裁制度,即CIETAC受理涉外或国际性经贸争议,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处理海事争议,其他国内仲裁机构主要受理无涉外因素的国内纠纷。然而,根据199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通知,中国的仲裁制度打破了这种双轨制。新组建的仲裁委员会除了受理国内仲裁案件外,还可以受理涉外案件,只要涉外案件的当事人自愿选择该仲裁委员会仲裁。因此,新组建的仲裁机构的受案范围已扩大为综合性的,涵盖民事、经贸、海商等纠纷,无论是国内还是涉外的。同时,CIETAC也谋求成为综合性仲裁机构,在其2000年的仲裁规则中,受案范围也扩大到“当事人协议由仲裁委员会仲裁的其他国内争议”。因此,中国的仲裁制度已经融合为综合性的制度。
上述三点是法院或仲裁员确定仲裁管辖权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然而,在确定仲裁管辖权时,根据争议的具体情况,可能还需要考虑其他实际因素,例如一事不再理的原则,这也是当事人提出管辖权异议的重要依据。
旅游纠纷的维权方式。在旅途中遇到纠纷时,旅游者首先应与旅游经营者协商和解,若无法达成解决则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若调解无果,消费者可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或根据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甚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解决纠纷时,应遵守自愿和合法原则,提供真实有
黄某与上海某公司**分公司之间的劳动争议案件管辖权问题。黄某在工作中受伤后,要求解除劳动关系并索赔。双方约定管辖被提出异议,一种观点认为约定有效,另一种主张因排除劳动者选择管辖的权利而无效。作者同意第二种观点,认为劳动争议案件不适用约定管辖,而应适用
甲乙双方就某一事由达成的仲裁协议。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发生纠纷时,双方同意将纠纷提交至XXX仲裁委员会仲裁,并遵守仲裁裁决。协议一式三份,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合同纠纷的三种调解途径,包括行政调解、仲裁调解和法院调解。行政调解是通过说服教育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方式;仲裁调解是在仲裁机构主持下,通过自愿协商达成解决合同纠纷的协议;法院调解则是在人民法院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平等协商并达成协议。这三种方式均在解决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