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的基本制度有哪些
仲裁是指由双方当事人协议将争议提交(具有公认地位的)第三者,由该第三者对争议的是非曲直进行评判并作出裁决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法。仲裁异于诉讼和审判,仲裁需要双方自愿,也异于强制调解,是一种特殊调解,是自愿型公断,区别于诉讼等强制型公断。
(一)基本原则
1.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
(1)是否仲裁由当事人自愿选择
《仲裁法》第4条规定:“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2)仲裁机构由当事人自愿选择
(3)仲裁庭的组成形式及仲裁员由当事人自愿选择
(4)仲裁审理方式由当事人自愿选择
2.独立公正仲裁原则
独立公正仲裁原则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仲裁依法独立进行,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第二,仲裁机构独立,这是仲裁独立公正进行的组织保障,即仲裁委员会独立于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仲裁委员会相互之间也没有隶属关系;第三,仲裁无级别和地域管辖。仲裁不受涉案标的、级别、地域的限制,当事人自主自愿协议选定仲裁机构。
3.根据事实、符合法律规定、公平合理解决纠纷原则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在仲裁中的体现。
(二)基本制度
1.一裁终局制度
根据《仲裁法》第9条的规定,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这是国际通-用的惯例。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法院不予受理。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双方当事人应当自觉履行。一方不履行的另一方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2.或裁或审制度
即当事人就其发生的争议,只能在仲裁或者诉讼中选择其一加以适用的制度。
严重失职的法律判定标准以及处理方式。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合同期间因严重失职导致用人单位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受到法律关注。以案例说明,单位依据合法的规章制度解除严重违纪员工的劳动合同关系。仲裁过程中,单位提供的经员工签字认可的《员工手册》成为判定员工是否严重
员工因违反公司规定造成重大损失而被辞退的合法性,以及公司无理由辞退员工的解决途径。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员工违反公司规章制度造成重大损失时,公司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对于公司无理由辞退员工的情况,员工可以通过协商、劳动争议调解、投诉反映、劳动仲裁和法院诉讼
新的仲裁司法监督制度中撤销仲裁裁决的司法审查及其对涉外仲裁的监督和制约作用。文章详细阐述了撤销裁决审查与仲裁协议效力异议审查的区别,以及撤销裁决审查和申请不予执行裁决审查的不同之处。在审查方式和效果上,撤销裁决审查具有主动性和广泛影响力,而申请不予执
现代国际商事仲裁中机构的多样性及其受案范围的问题。不同仲裁机构受理案件的范围有所差异,包括国际案件、国内案件以及特定领域的争议。受案范围对仲裁机构的管辖权至关重要,法院在决定是否强制执行仲裁协议和裁决时也会考虑此问题。此外,中国仲裁制度的演变也涉及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