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如果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劳动者不能直接申请劳动仲裁,因为劳动仲裁委员会不受理拖欠工资案件。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劳动者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3条规定,劳动者可以凭借用人单位的工资欠条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如果诉讼请求不涉及劳动关系及其他争议,将被视为拖欠劳动报酬争议,按照普通民事纠纷受理。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权利被侵害超过二十年后,人民法院将不予保护。诉讼时效的计算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开始,如果权利享有人不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时效最长也是二十年。因此,克扣工资的诉讼时效为两年,最长时限为二十年。
如果发生单位欠薪争议,劳动者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劳动仲裁程序:
在争议发生后的一年内,劳动者需要递交仲裁申诉书。
仲裁委员会收到申诉书后,将在五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仲裁庭将在开庭前五日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
开庭时,双方当事人将明确请求、答辩、调查事实、举证质证、辩论和陈述。
在开庭审理过程中,仲裁庭可能进行调解,希望双方当事人能够达成和解。
如果调解不成,仲裁庭将做出裁决,作为最终解决争议的决定。
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关于二倍工资是否一裁终局的问题。依据法律规定,追索劳动报酬等争议如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的金额,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同时,未签劳动合同情况下超过一年未主张双倍工资请求的,视为签署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另外,用人单位在
劳动争议裁决的终局情形和仲裁时效期限。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部分劳动争议裁决被视为终局裁决,包括金额低于地方月最低工资标准12个月的案件和在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与国家劳动标准有关的争议。同时,劳动者在劳动争议发生后一年内可以向有关部门寻求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相关问题。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仲裁时效可以因多种情况中断或中止,包括当事人主张权利等。如果劳动关系终止后发生拖欠劳动报酬争议,劳动者可以在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不受仲裁时效限制。
合同仲裁一般会阻止同一纠纷再次起诉,但如果仲裁裁决被法院撤销或不予执行,当事人可以根据重新达成的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也可以向法院起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十九条,仲裁协议是独立存在的,即使合同发生变更、解除、终止或无效,仲裁协议仍然有效。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