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如果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劳动者不能直接申请劳动仲裁,因为劳动仲裁委员会不受理拖欠工资案件。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劳动者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3条规定,劳动者可以凭借用人单位的工资欠条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如果诉讼请求不涉及劳动关系及其他争议,将被视为拖欠劳动报酬争议,按照普通民事纠纷受理。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权利被侵害超过二十年后,人民法院将不予保护。诉讼时效的计算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开始,如果权利享有人不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时效最长也是二十年。因此,克扣工资的诉讼时效为两年,最长时限为二十年。
如果发生单位欠薪争议,劳动者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劳动仲裁程序:
在争议发生后的一年内,劳动者需要递交仲裁申诉书。
仲裁委员会收到申诉书后,将在五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仲裁庭将在开庭前五日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
开庭时,双方当事人将明确请求、答辩、调查事实、举证质证、辩论和陈述。
在开庭审理过程中,仲裁庭可能进行调解,希望双方当事人能够达成和解。
如果调解不成,仲裁庭将做出裁决,作为最终解决争议的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关于劳动仲裁终局裁决的上诉问题。当事人对于劳动仲裁裁决无权上诉,但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终局裁决包括追索劳动报酬等争议,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生效。劳动争议仲裁的受理范围包括确认劳动关系等争议,而管辖则根据劳动合同
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书的内容,涉及案件信息、审理过程、申请人的诉求、被申请人的答辩、事实查明、证据确认、裁决结果等方面。裁决结果分为一裁终局和非一裁终局,并说明了裁决书的生效及司法救济方式。文章还提到了裁决书的使用说明,包括裁决书的签署、送达及执行等细节
劳动者在公司拖欠工资的情况下,通过劳动仲裁解决争议失败后,可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法律途径。文章还详细列举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适用范围,包括确认劳动关系、劳动合同订立履行等争议,以及不愿协商、调解或仲裁时的处理办法。公司拖欠工资会接受劳动、人社、住房城乡
依据相关法律调解拖欠农民工工资矛盾的方法。实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明确政府责任并建立协调机制以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加强排查和调解工作。农民工可通过投诉、申请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提起诉讼等方式维权,并可要求加付赔偿金。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