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商品房包销的法律属性,存在多种意见,导致对商品房包销行为的法律规范适用意见不一。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代理是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进行法律行为,产生的法律效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在商品房包销中,出卖人让包销人代理销售商品房,销售的法律后果由出卖人负责。因此,持代理说者认为,商品房包销是一种代理行为,大部分情况下是排他的独家代理行为。
持这种观点的认为,包销行为是一种买卖行为,包销人最终购买所包销的商品房,包销人以出卖人的名义销售商品房,但实质上是为自身利益销售商品房。从民法理论来分析,买卖合同有两种含义:一种是转移实物财产所有权的合同,一种是转移财产权的合同。依买卖说的理论,商品房包销是第二种含义上的买卖行为,包括权利买卖和实物买卖。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包销行为既不是简单的买卖行为,也不是纯粹的代理行为。它是一种兼容代理与买卖特征的新型民事法律行为。包销行为是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同时含有代理性质。在包销期限内,包销商以开发商的名义对外销售商品房,客户与开发商构成买卖关系。此外,包销行为还包括约定期满后,包销商按约定价款全部买入剩余房屋的行为。
笔者认为,商品房包销行为应当是一种特殊的代理行为,主要理由如下:
从形式上看,包销合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包销期限内,包销商以开发商的名义对外推销商品房,自己作为代理人。第二阶段是包销期限届满后,如包销房未售完,剩余房屋由包销商按包销价买入。从表面现象看,包销行为是兼有代理行为与买卖行为两种特征的两合行为。但从实质上看,包销人订立包销合同的目的在于通过第一阶段的工作,完成全部包销范围内商品房的销售,取得销售差价作为报酬。第二阶段的买卖关系并非双方签订包销合同时所期待的合同目的,买卖关系的发生有两个前提条件:包销期限届满和包销范围内有剩余商品房未销售。买卖关系是包销人未能完成包销任务的一种违约责任,也是对出卖人的风险转移保障。这种违约责任或保障的约定不应影响包销行为的性质认定。
如何处理购买的车位面积缩水问题。首先提出了协商和调解两种解决方式,如果无法达成一致,可以通过仲裁或诉讼解决。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四条的规定,对车位面积缩水问题进行了详细解释和处理方式。
徐某某起诉xx公司商品房委托代理销售合同纠纷一案的二审判决书内容。徐某某认为王某与xx公司购房合同无效,主张撤销原判并许可执行涉案房产。但根据现有证据,王某已支付全部购房款并长期居住,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徐某某的诉求被驳回。同时,本文还涉及购房款支付问
买卖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就商品房买卖达成协议。合同详细说明了项目建设依据、商品房销售依据以及买受人所购商品房的基本情况,包括房屋的位置、用途、结构、面积等详细信息。
延期交房免责事由的法律解释。文章中详细解释了自然灾害、政府行为和社会异常事件等不可抗力因素对房屋交付的影响,并根据《合同法》相关规定,当这些不可抗力因素导致无法按时交房时,开发商可以免除部分或全部责任。但出卖人仍需在合理期限内履行通知义务,否则将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