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试用期辞职后,如果无法与单位协商解决工资问题,可以通过调解、劳动仲裁等法律途径来追讨拖欠的工资。
首先,可以尝试与单位进行协商,沟通解决工资争议。如果双方能够达成一致,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争议。
如果协商无果,可以申请调解或劳动仲裁来解决工资争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七条的规定,劳动争议可以通过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在调解、仲裁程序中,调解原则适用于仲裁和诉讼。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九条的规定,当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性支付劳动者的工资。
因此,试用期辞职后追讨工资的法律途径包括与单位协商、调解、劳动仲裁等。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者有权利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拖欠的工资。
在试用期辞职时,应提前3天递交一份书面辞职申请。该申请应在当日落款,并明确在3天前曾向用人单位提交过书面辞职的通知。为确保通知送达的证据,可以要求单位签收辞职通知,如果单位不签收,可以通过挂号信或快递方式送达。
在落款日期后的第4天,可以办理正常的辞职手续,并按照出勤天数正常发放工资。在办理工作交接手续时,应进行书面的交接,并双方签字确认(包括物品交接等)。
同时,应领取个人档案,确保公司贴有封口条并盖章。个人档案应暂时由自己保管。
在离职前,还需要完成工作交接、结清相关费用等手续,具体流程根据公司制度而定。此外,需要注意违约金的问题。如果涉及违约金,应明确违约金的金额以及计算方式。正规单位在办理离职手续时,需要个人申请、人力资源部门意见以及公司办公会议意见,并可能下发公司文件。
试用期工资的法律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的80%或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且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以小赵为例,如试用期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用人单位需补足差额。劳动者应与用人单位协商,如协商不成可申请
我国劳动法中关于试用期的概念和规定。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后的考察期,不超过六个月。试用期合同应与劳动合同一起签订,用人单位不得单独签订试用期合同。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有权解除劳动合同,但用人单位不得限制劳动者的解除权。试用期
入职时只签试用期合同的行为效力问题。明确提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时必须签订劳动合同,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内。试用期合同是劳动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法律约束力。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应遵守相关规定和制度,保护双方的权益。单独签订试用期合同
试用期工资结算的相关法律规定。试用期无论时间长短,员工都有权利获得工资,企业不结清工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试用期辞职需提前3天通知单位。工资结算日有明确规定,劳动关系解除时应一次付清工资。文章还介绍了日工资计算方法和制度工作日、制度计薪日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