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房屋质量风险
房屋质量问题是期房收房时的主要问题,也是购房者投诉的重灾区。由于购房者在与开发商签订购房协议时,不能看见房屋的实际情况(即便房屋交付后,对一些隐蔽工程质量问题也难以发现),因此购房者常会因为房屋质量问题和开发商发生纠纷。
应对措施:验收房屋时,请专业的房屋检测(监理)机构来进行检测,对于一般的质量问题可以要求开发商限期整改,对于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方面的质量问题,则一定要请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鉴定,以便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要求维修、退房、及时索赔)。
2、面积变动风险
有些开发商为了谋取最大的商业利益,在进行实测时,有意改变建筑面积、加大公摊面积,并且不明示公摊面积的数量和计算方法,以致商品房实际面积与销售面积严重不符。
应对措施:收房或进行产权登记时,一定要注意查看房屋面积测绘技术报告书(俗称“房屋面积测绘表”),仔细核对相关数据并根据有关法规对可列入公摊的面积进行计算,看开发商公布的各单元套内面积加公摊面积的数据与图纸标明的建筑物房屋总面积之和是否相等。
如果不相等,就要查明原因或请开发商作出解释,必要时要请专业测绘机构进行复测,以避免经济损失。
3、虚假广告宣传的风险
开发商的售楼广告经常是美丽动人的,仅凭广告宣传买房风险很大。大多数人入住后会发现,开发商交付的房子与其宣传的房屋品质大相径庭。
应对措施:如果对环境、配套设施等社区品质方面有特别要求,一定要在合同中对相关事项作出明确的约定。
4、规划变更的风险
开发商擅自变更规划设计,在配套设施、绿地、容积率、环境设施等方面随意改动,将小区中本是绿地的地方改做他用,有的加建新楼,有的变成了停车场。
应对措施:消费者购房时,对那些广告下角字体极小的免责声明,要予以特别注意。为此,消费者要特别注意审查合同内容的真实性,不仅要看大处,更要注意小处。
5、定金风险
定金的风险主要体现认购协议中的违约风险。
应对措施:签署认购协议时,要注意审查协议内容,对其中诸如“不能在约定的时间内签署合同,定金不予退回”之类的条款,要提出修改意见。已经签署了认购协议并交付了定金,则一定要在认购协议中约定的时间内,和开发商协商签署合同的相关事宜并留好证据(如签署备忘录、携证人到场、作现场录音等),以便一旦不能签署合同时索回交付的定金。
6、产权风险
实践中总有一些开发商以各种借口拖延办理产权证。出现这些问题大约有以下几种原因:开发商不具备开发商品房的资格(资质)、没有办理合法手续违规建房、将房屋抵押等。
应对措施:在签署购房合同时就要认真审查开发商的土地情况、房屋抵押情况、以及建房的相关法律手续(审查五证),并约定不能及时办理产权证的法律责任。
7、合同及条款无效的风险
信息不对称容易导致购房者无法察觉合同条款中存在的问题。
应对措施:认真审查合同(包括补充协议)内容,明确每一个合同条款含意,对模糊不清的条款,一定要在明确其具体含意后再决定是否签署。
8、延期交房的风险
因为开发商资金问题(开发资金不到位、抽逃资金、挪用售房资金等)、工程管理问题等原因,延迟交房的事情时有发生。
应对措施:由于政策收紧,中小开发商融资环境恶化,期房项目应首选大品牌开发商。
精装房的验房攻略。在入住前,需要查看项目的备案文书、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同时,需要检查卫生间地面是否渗漏、房屋墙面是否有缝隙。验房步骤包括收房日期和形式、准备需要的验收工具、验收过程和具体步骤。验房时需带上试电笔、尺子等相关工具,并书面记
房屋质量问题的处理方式。对于存在较小质量问题的房屋,可以通过加固等措施进行修复;对于严重质量问题无法修复的情况,购房者可以要求解除合同并退房。购房者有权要求支付违约金和赔偿损失,包括退还全部购房款等。对于造成人身或财产损害的情况,购房者可以主张违约侵
办理入住手续和验收房屋质量的相关内容。入住手续包括携带相关证件办理收房手续、查验房屋质量和备案情况、验房并填写验收情况表等步骤。验收房屋质量时需关注建筑工程质量核验合格证书、无锡市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等相关文件。此外,还需解决契税、大维修基金、物业
新房装修的法律注意事项。文章强调了地面材料的选择、承重墙的处理、阳台和卫浴的材料选择、混凝土圆孔板的处理、厕浴间的防水问题、装修中的板材和吊顶的使用、电线的选择、管线的拆改以及煤气阀门的位置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在装修过程中,应遵循相关法律规定,确保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