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规定,地役权不得与需役地分离而单独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等转让时,地役权应当一并转让,除非合同另有约定。
一旦设立用益物权,用益物权人就独立地享有对标的物的使用权和收益权。用益物权是一种主权利,而不是从属于其他物权的权利。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为用益物权的一种,也是独立的权利,不从属于其他权利。
地役权是为了需役地的便利而产生的用益物权,与需役地的关系密切。地役权从属于需役地的使用权,不能与需役地分离而单独转让。地役权必须随着需役地的使用权转移而一同转移。
德国民法典规定,地役权是需役地所有权的主要组成部分,不能与需役地的所有权相分离。日本民法典规定,地役权作为需役地所有权的从权利,与之一起移转,或成为需役地上其他权利的标的。但在设定行为另有约定时,不受此限制。
地役权与其他物权不同,因为它的成立必须有需役地与供役地同时存在。地役权虽然是一种独立的用益物权,但仍然与需役地的所有权或使用权共命运,必须与需役地的所有权或使用权一同转移。地役权不得与需役地分离而单独转让,违反地役权的从属性将导致行为无效。
例如,甲与乙设定了采光地役权,约定乙的房屋不得修建二层以上建筑,并办理了登记。后来,甲将房屋卖给了丙,乙在自己的房屋上修建了三层小楼,丙请求乙去除一层,遭到乙的拒绝。根据规定,地役权与需役地共存亡,需役地转移至丙后,为需役地设定的地役权也应当转移到丙名下,除非当事人在设立地役权合同时另有约定。因此,丙的主张应予支持,乙的主张不成立。
地役权合同的生效条件,包括地役权人的权利、合同形式要求、地役权的设立和登记等。合同需以书面形式订立,包括当事人信息、供役地和需役地位置、利用目的和方法等条款。地役权自合同生效时设立,可申请登记对抗善意第三人。登记时需注意权属状况、期限约定、登记程序等
地役权的法律性质,包括其作为存在于他人不动产之上的用益物权的特点,以及其从属性和不可分性的特征。地役权的设立旨在让自己的不动产能够更好地利用他人的不动产,以满足需役地的便利。此外,地役权不可与需役地分离转让,需役地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的消灭会导致地役权的
地役权的构成要件和法律特征。地役权的成立需满足需役地和供役地同时存在等要件,其目的是为了给利用自己的土地提供便利。地役权是对他人所有或使用的土地加以利用的用益物权,其权利主体可以是土地的所有权人或使用人。地役权具有从属性和不可分性,同时其设立旨在对自
地役权证书的颁发流程及相关规定。在土地及房地产法中,地役权登记应颁发他项权利证书。登记时需注意地役权的登记对抗主义原则、权属状况、期限、登记办理部门、跨辖区登记流程、地役权登记后的证明发放以及变更与注销登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