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等事项,不会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
2. 公司更名的程序
公司更名后,劳动者不需要重新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然而,新公司应当书面公示告知职工,将原公司名称变更为新公司名称。
1. 必备条款
劳动合同应包括必备条款和约定条款两部分。其中,必备条款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劳动合同期限是指双方当事人约定的合同起始和终止时间,也是劳动关系具有法律效力的时间。
工作内容包括劳动者从事的工种和岗位,以及应完成的生产(工作)任务等内容。工作时间指劳动者为用人单位进行劳动的时间,包括工时制度和休息休假等。
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包括劳动安全卫生设施、设备及防护措施,女工和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以及为劳动者提供的保证生产(工作)任务顺利进行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生产(工作)环境。
劳动报酬是指劳动者劳动成果的返还和履行劳动合同义务后应享有的权利,包括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内容。
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强制保险的方式,以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需求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用人单位应按照国家和省级规定为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
劳动纪律包括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劳动纪律等内容及其执行程序。
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主要指劳动合同期满、法定终止条件或当事人约定的条件出现时,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即行消灭,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终止。
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是指当事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劳动合同所应承担的相应法律责任。
2. 约定条款
除了上述必备条款外,劳动合同当事人还可以通过协商订立约定条款。双方当事人可以就职业技能培训、保守商业秘密等事项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然而,约定条款不能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的规定。
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支付情形。包括未提供劳动保护或条件、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未缴纳社会保险费、规章制度违法、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或变更合同等十一种情形。劳动者在以上情形下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
用人单位行使单方预告解除权的条件。包括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或安排的工作、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或经培训后仍不能胜任、劳动合同订立时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且无法协商变更时,用人单位可以行使解除权,但必须符合一定条件和程序。
党员干部的旷工行为及其处分规定。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旷工行为若情节较重将给予党纪处分。同时,党员干部作为劳动者,严重旷工行为可能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变更的定义和程序。劳动合同变更是在双方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修改、补充或废止已订立合同内容的法律行为。变更程序包括提出变更要求、按期答复和达成书面协议等步骤,以明确变更内容和生效日期,并报相关部门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