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申请劳动仲裁时,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1) 劳动仲裁申请书;
(2) 申诉人身份证明及复印件;
(3) 被诉人工商注册信息资料;
(4) 申诉人与被诉人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5) 送达地址确认书。
员工劳动仲裁的法律依据是《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根据该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申请人需要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仲裁申请书应包含以下内容:
(一) 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二) 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
(三) 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如果书写仲裁申请有困难,可以口头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会记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当事人申请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先决条件和必要步骤。仲裁委员会只有在收到当事人的申请后,才有权处理该劳动争议案件。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在收到仲裁申请后的五天内,对申请进行审查。如果认为符合受理条件,会受理申请并通知申请人;如果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会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1) 组成仲裁庭;
(2) 对需要回避的仲裁委员会成员、被指定的仲裁员、仲裁庭书记员、鉴定人、勘验人和翻译人员等作出回避决定;
(3) 进行调查取证;
(4) 拟定仲裁方案。
(1) 通知当事人;
(2) 先行调解;
(3) 开庭裁决;
(4) 制作仲裁裁决书。
劳动争议仲裁调解书的法律效力时间。调解书在当事人签收之日起生效,而裁决书则在送达后并不立即生效。当事人如对裁决书不服,可在15日内向法院起诉,否则裁决书将产生法律效力。仲裁裁决书和调解书的生效时间有所不同。
申请人因劳动争议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交的仲裁申请书。申请人要求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并支付经济补偿金、拖欠工资及赔偿金、补缴社会保险费用以及支付工作期间加班工资。同时,文中详细列出了加班费计算详单,并提示在递交申请书时需递交的相关材料。
李某与劳服公司之间的劳动争议案件。李某在劳服公司工作期间,因工资福利待遇低及未参加社会保险等问题产生争议。案件分析涉及劳动仲裁时效和劳动保障监察时效的规定,以及不同观点对李某诉求的看法。最终,根据规定,李某的仲裁申请已超过时效,劳动仲裁和劳动监察机构
工伤后没有实际劳动关系的认定操作流程。当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职业病时,用人单位需申请工伤认定,提供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关系证明等材料。若缺少劳动合同或工伤缴费证明,职工需先申请劳动仲裁确认劳动关系。确认后,可再次申请工伤认定。同时,职工或其近亲属、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