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就业协议与签订劳动合同的关系是就业协议是毕业生分配的具体体现,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的劳动关系。就业协议书主体有三方,劳动合同的主体双方。就业协议是无名合同,劳动合同是有名合同。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七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
1、主体不同。
(1)就业协议的主体是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其中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不言而喻,学校作为一个主体,其作用是维护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良好秩序,保障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并兼有证明学生毕业信息的真实性。
(2)而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遵循平等自愿的原则下依法签订的,只有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两个主体。
2、依据不同。
(1)就业协议依据的是教育部颁发的部门规章;
(2)劳动合同依据的是《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
3、内容差异。
(1)就业协议可规定毕业生自身情况、就业意向、用人单位同意接收、学校派遣等;
(2)在劳动合同中,依法必须明确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和劳动纪律、合同终止条件,以及违反合同的责任等必备条款。除此之外,双方还可以协商约定其他内容,在具体涉及到某项时还可以优先适用本地地方法规和规章。
4、签订时期不同。
(1)就业协议一般在学生毕业前签订;
(2)正式签订劳动合同只有等到毕业后方可。
5、效力不同。
(1)就业协议只是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签订的协议,其效力始于签订之日,终于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之时。
(2)劳动合同的有效期,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以合同方式确定的,除法律规定的情形外,双方不得随意变更、中止。
(3)对毕业生来说,到用人单位报到后,在双方签订劳动合同之后,原就业协议随之失效。从这点来看,就业协议不能替代劳动合同。
如此大家应该知道,我们正式到社会上参加工作了以后必须要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而不是就业协议。企业在和高校毕业生签了就业协议之后,也代替不了劳动合同所提到的法律效力,但是毕业生可以拿着就业协议到用人单位参加工作,之后还得重新签新的劳动合同,原来的就业协议也就失去了法律效力。希望以上内容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方按钮咨询,或者到手心律师网咨询专业律师。
劳动合同期满时,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多种情形,包括未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患职业病或工伤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医疗期内的劳动者、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女职工等。同时,劳动者违约离职需承担的责任和劳动合同到期不续签的经济补偿也
劳动合同纠纷中的反诉权,包括被告人是否可自行决定是否进行反诉,以及反诉和诉的合并的相关法律规定。同时,文章还详细列举了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无需支付补偿金的情形,包括劳动者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等。另外,也介绍了用人单位在特定情况下
劳动者在13个月内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是否可要求补偿的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超过一个月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有权要求补偿,包括获得11个月的双倍工资。如存在劳动纠纷,劳动者应尽快提出劳动仲裁。为证明劳动关系,劳动者可收集相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雇主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而无需进行赔偿,当劳动者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二)严重违反雇主的规章制度;(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雇主造成重大损害;(四)同时与其他雇主建立劳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