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查明案件事实,分清事非,摸准争议的焦点,分析和研究当事人的心理状况等。
(2)根据案件需要和方便当事人的原则,选择调解地点。调解可以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进行,也可以在当事人单位进行。
(1)调解既可由仲裁员一人主持,也可以由仲裁庭主持,可根据需要灵活掌握。
(2)仲裁员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宣讲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当事人进行教育和疏导,以便使当事人自愿协商、互相谅解,为当事人自愿达成调解协议创造条件。同时,劳动争议仲裁员还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本案的调解意见,以供当事人参考或选择。
(3)仲裁员可进一步征求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允许当事人就有关问题开展辩论。同时,仲裁委员会可邀请企业主管部门、工会组织以及当事人的亲友协助仲裁员进行调解。
(1)当事人双方经过民主协商,自愿达成调解协议。
(2)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虽然达成协议,但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后悔的情况下,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停止调解,及时以裁决的方式结案。
(1)首部:写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全称和案件编号;写明仲裁参加人的自然状况;要写明申诉的请求事项、事实和理由,以及答辩的理由和事实。
(2)正文:简述经查明的劳动争议的主要事实和双方的责任。阐述调解理由及适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调解协议的内容,以及仲裁费用的分担情况。
(3)尾部:应写上"本调解书送达当事人签收后即与裁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字样。由双方当事人签字,独任仲裁员或仲裁庭组成人员署名。最后要写明制作调解书的年、月、日,并加盖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印章。在正本上(书记员署名的左上方)加盖"本件与原本核对无异"字样的戳记。
关于劳动者年休假的相关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劳动者的年休假是基于累计工作时间来计算的,即使在当前公司工作不满一年,只要累计工作时间达到,就有权利享受年休假。年休假的计算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累计工作时间、法定节假日和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以及跳槽人员的年
劳动纠纷处理程序的操作规程及企业减少劳动纠纷的措施。包括劳动纠纷的登记和仲裁程序、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文化手段等方面的内容。企业应采取多种方式预防和处理劳动纠纷,降低风险并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转。
劳动者申请财产保全的适用条件及程序。劳动者在申请财产保全时需满足具有给付内容、情况紧急、利害关系人提出申请及提供担保等条件。申请劳动仲裁时,劳动者需向仲裁委员会递交书面申请,并由法院作出裁定。同时,劳动者通过提高职业技能,成为熟练劳动者,有利于提高生
劳动争议案件的前置程序,包括劳动争议仲裁及工伤待遇和工伤医疗费的解决方案。当事人需在一年内申请劳动争议仲裁,仲裁委员会将在60日内作出裁决。对于工伤待遇问题,需先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及伤残等级鉴定。当事人在解决工伤医疗费问题时需注意不超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