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属于违法行为。对于这种情况,劳动者可以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六条和第七条的规定进行索赔。根据这些规定,劳动者可以从未签订合同满一个月的次日起,要求用人单位补偿其两倍的工资,最多可达11个月,并要求补签合同。
此外,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六)款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八条(十)款的规定,劳动者可以书面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并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一)款和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根据这些规定,劳动者可以根据自己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年获得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满半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支付,不满半年的按半年支付。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标准是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来确定的。每满一年工作,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工作满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工作不满六个月的,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对于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标准按照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但支付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月工资的定义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应按照经济补偿金的标准的两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总的来说,根据新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规定不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应从应当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
《工会法》中关于工会诉讼权利的规定。工会被赋予维护职工劳动权益的权利,可要求企业承担责任并提请仲裁或诉讼。同时,当职工认为权益受侵犯时,工会应给予支持和帮助。工会还可通过行政诉讼或民事诉讼维护自身权益,要求返还工会经费和财产。新《工会法》为工会和劳动
女职工在怀孕期、产期和哺乳期的劳动保护法律规定。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女职工享有一定的特殊劳动保护和待遇,用人单位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合同。对于因用人单位不当解除导致的劳动争议纠纷案件,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处理,如撤销解除决定、支付工资和劳动合同终
劳动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的有效性及相关流程。任何组织或个人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都有权举报。劳动者举报时应区分举报和投诉,及时维权并选择合适的方式,提供详实信息和证据材料。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为举报人保密,并提供奖励。劳动者应注意保存相关凭证以备
劳动者如何保障自身权益及维权途径。劳动者应提高法律素养,寻求法律援助;签订合同时维护合法权益,包括签订书面合同、了解工作内容和条件等;加入工会并依靠其维权;收集证据,依法追讨工资;同时,劳动者还应仔细阅读员工手册以防范侵权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