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合同法》第17条的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是劳动合同中必须明确的内容。用人单位的名称应为其全称,住所是指用人单位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法定代表人是依照法律规定或公司章程规定,代表用人单位行使职权的负责人。主要负责人是指能够代表用人单位行使职权的人,但不包括法定代表人。
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身份证号码或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是劳动合同中必须明确的内容。劳动者的姓名应与户口登记和身份证一致,住址是指劳动者主要生活居住的具体地点。对于外出务工人员,一般登记其原籍地址。其他有效证件是指能够证明劳动者身份的合法有效证件,如护照。
劳动合同期限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经过协商一致而确定的,用人单位提供工作岗位,劳动者提供劳动的期限。劳动合同期限明确了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的起止时间。
工作内容是指劳动者要具体从事什么劳动,包括工作的具体要求、工作的方式和方法等。工作地点是指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的具体工作场所,包括场所的位置、环境、条件等。
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的具体时间段。工作时间一般以小时计算,包括每日工作多少小时、每周工作多少天或每月工作多少天等。根据法律规定,超过法定工作时间的部分需要支付加班费。休息休假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包括工作间隙休息、日休息、周休息、法定节假日休息、探亲休假、年休假、婚假等。
劳动报酬是指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后,用人单位相应给付劳动者的货币。劳动报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加点工资、交通费、电话费等。
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建立的制度,对劳动者在生、老、病、死、伤、残、失业以及其他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社会保险是一项法定的、要求劳动者及用人单位强制参加的社会保障制度。用人单位有义务缴纳社会保险费用,不得以任何借口或与劳动者约定为由拒绝缴纳。
劳动保护是指用人单位为防止劳动过程中发生事故,减少职业危害,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和健康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劳动条件是指用人单位为劳动者顺利完成工作任务而提供的必要物质和技术条件。职业危害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或其他职业活动中可能遭受的伤害。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劳动合同还需要包括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即上述规定以外的法律法规规定的相关事项。
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同时规定“社会保险费是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总认为不给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赚了“便宜”。看似不缴纳社会保险费节省下了钱,可到时候,赔得数额远不止“省”下来的这几个钱。因此,在此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保密协议应当具备以下必备条款: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协商选择合同期限时,应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来约定。掌握这种订立劳动合同的技巧,可以避免工作岗位约定过死,因变更岗位条款协商不一致而发生的争议。在这方面可以约定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的规定,各项劳动安全与卫生的措施,对女工和未成年工的
为了明确用人单位一方的主体资格,确定劳动合同的当事人,劳动合同中必须具备这一项内容。2.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证件号码。劳动合同期限是双方当事人相互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的时间界限,即劳动合同的有效期限。因此,一定要在劳动合同中加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