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雇退休返聘人员是否需要支付补偿金?
时间:2024-04-21 浏览:2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劳动争议案例分析:退休返聘人员的经济补偿问题
案情简介
46岁的吴大姐是一位下岗职工,独自抚养女儿艰难生活。2012年12月8日,她通过人际关系进入某商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担任招商引资及接待工作。然而,在2013年4月7日,该公司通知吴大姐交接工作。吴大姐对此感到不满,因为在她工作期间,她从未休息过一天,为公司招商了一百多户客户,并提供了优质服务,广受好评。然而,公司无故解雇了她,没有提供任何经济补偿,也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或办理养老保险。吴大姐提供了工资表、工作证和考勤记录等证据。鉴于吴大姐是一位困难女职工,工会为她提供了主任律师代理仲裁。仲裁申请要求解除与公司的劳动关系,补办工作期间社会保险,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以及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
公司的辩解
该商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在收到仲裁申请书后,提供了证据证明吴大姐是某国企的退休人员,因此不应该按照劳动纠纷处理。尽管吴大姐隐瞒了已退休的事实,工会的志愿律师还是积极与对方协商,并最终为吴大姐争取到了2000元的补偿,吴大姐对此非常满意。
案件分析
在本案中,吴大姐没有向代理律师准确说明情况,导致了尴尬的局面。因此,我们提醒广大职工,在遇到劳动争议时寻求工会的帮助是非常正确的,但是维权应当合法合理,这样才能在开庭时占据主动地位。
法律常识
根据原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请示〉的复函》规定,对于再次聘用并已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离退休人员,他们与用人单位可以明确约定工作内容、报酬、医疗和劳动保护待遇等权利和义务。离退休人员与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如果约定提前解除书面协议,双方应当按照约定办理;如果未约定,则应当协商解决。离退休人员的聘用协议解除不适用《劳动法》第28条的规定。根据《劳动法》第28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依据本法第24条、第26条、第27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支付经济补偿。换句话说,在合同没有明确约定的情况下,用人单位解除与离退休人员的聘用协议时,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因为经济补偿金的设立目的是为适龄劳动者在失业期间提供生活保障,退休人员已享有退休金或养老保险待遇,不需要依赖经济补偿金来维持生活或寻找就业机会,因此该经济补偿金不适用于再就业的退休人员。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离职补偿金的月平均工资如何计算
离职补偿金的计算方式。按照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离职补偿金依据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补偿标准取决于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同时,用人单位未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行为违法,应支付额外经济补偿金以保护劳动者
-
劳动法经济补偿金计算方法
劳动法中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包括工作年限的计算、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计算基数以及计算封顶等方面的内容。详细解释了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限、经济补偿的计算依据和原则、工资计算基数的确定以及针对高端劳动者的特殊规定。
-
员工离职后解除劳动关系的时间
员工离职后解除劳动关系的时间问题。员工需提前通知用人单位并书面递交辞职信。在离职后,员工必须办理工作交接,否则企业有权暂扣工资。虽然扣留档案和社保不符合劳动法规定,但企业可能会采取相应措施。因此,离职时应谨慎处理各项工作事宜以避免纠纷。
-
企业裁减员工的条件
企业裁减员工的条件及相关法律规定。企业需在满足一定条件并向工会或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方可裁减人员。裁减员工时,应优先留用特定人员。同时,公司裁员需支付经济补偿金。修订草案扩大了工会会员身份的条件范围,保障农民工等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企业在招聘员工后应进
-
2020年离职赔偿金标准
-
员工离职不签解除合同的处理方法
-
单位拆迁退休返聘人员怎么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