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是一名电工,一天晚上在上班期间不慎掉入配电室旁边的污水井,经抢救无效死亡。法医鉴定结果显示,王某是在醉酒后溺亡。事发后,王某所在的公司为其申请工伤认定,但当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认为,王某的伤亡是在醉酒状态下发生的,不符合工伤认定的条件。因此,王某的妻子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人保局的行政行为。
法庭对人保局作出的行政行为进行了严格审查,最终认定该行政行为合法,并确认王某的伤亡不构成工伤。
根据法律规定,当劳动者发生伤害后,单位有义务在30日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交相关材料。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在责令单位补齐材料后的60日内应作出工伤结论。如果单位未主动申请工伤认定,劳动者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可以在1年内提出申请。对于被认定为工伤的劳动者,他们可以通过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鉴定,并要求相应的待遇。如果认为待遇不足以补偿损失,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劳动者可以提起民事诉讼,将争议纳入工伤事故损害赔偿纠纷范畴。
对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未认定为工伤的情况,劳动者可以通过行政复议要求重新认定,如果对复议结果不满意,劳动者可以直接提起行政诉讼。行政诉讼的被告是行政部门,法院主要审查行政部门作出决定的合法性。
工伤认定是否成立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和第15条的规定,工伤认定的标准主要包括: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发生的因工作原因导致的伤害。根据社会保险法的规定,有三种情形不能认定为工伤,即:(一)故意犯罪;(二)醉酒或吸毒;(三)自残或自杀。《工伤保险条例》第16条明确规定,因醉酒导致的伤亡不能认定为工伤。在工伤认定的行政诉讼案件中,相对较少涉及到醉酒问题。例如,房山区法院在去年共受理各类行政案件300多件,其中仅有2件与工伤认定有关,大多数工伤认定争议都在行政机关内部解决。
最近,有媒体报道了一名公司业务员为了谈业务而不惜喝下2斤白酒,最终导致胃穿孔并住院治疗的事例。需要明确的是,业务员为了业绩而饮酒导致的损伤与领导明知员工有疾病却强迫其陪客户饮酒的情况是不同的。此外,从事品酒工作的品酒师在工作中饮酒或醉酒后导致的伤害性质也有所区别。法律为民众提供了多种救济渠道,除了工伤认定外,根据过错原则追究侵权责任也可以成为维护自身权益的依据。一般而言,因醉酒引发的伤亡不能被认定为工伤,但并非只要喝酒就不符合工伤认定。只有当醉酒达到一定标准导致伤亡时,才不符合工伤认定的条件。
伤情鉴定的费用标准和相关流程。鉴定工作一般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法医进行,或由司法鉴定机构代为鉴定并由公安机关委托完成,费用由公安机关负担。申请鉴定需提交相关材料,包括《工伤认定决定书》、诊断证明、病历材料等。不同鉴定机构的费用标准也有所不同,但总体上不
上班骨折能休养多久的问题,涉及停工留薪期的长短及相关规定。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但根据伤情严重情况可以适当延长。具体停工留薪期结合工伤职工的伤情及医院意见确定。骨折工伤索赔程序需先申请工伤认定,再申请劳动能力鉴定,最后提起劳动仲裁。申请工伤认
上班路上私家车被追尾是否有误工费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解释,在认定为工伤的情况下,受害人可获得误工费赔偿。赔偿包括医疗费、误工费等项目,具体标准由治疗医疗机构证明和受害人收入状况决定。若无法提供近三年平均收入证明,可参照相同或相近行业平均工资计算。
农民工和非农民工工伤认定所在地的确定问题。对于农民工,若企业注册地与生产经营地不一致,应在注册地参保,若未在注册地参保,则在生产经营地参保并进行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非农民工则需根据各省市具体规定确定工伤认定所在地。企业需综合考虑经营管理便利、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