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对工伤明确规定,保护工作中受到身体、生命、器官伤害的人,但对工作造成人的精神损伤,尤其是导致员工身体呈亚健康状态的职业伤害,目前在我国法律中还没有明确规定。现行《劳动法》中只有对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报告的规定,没有雇主赔偿责任的规定,《安全生产法》中也未明确规范雇主的赔偿责任。
那些没有列入职业病防治法中的职业伤害,已经使很多优秀员工过早地衰老、身体机能衰竭却无法得到相应的权益保护。业内人士认为,法律制度的“真空”不仅直接损害了劳动者的工伤保障权益,放任甚至助长了雇主不负责任的行为,加重了政府处理工伤事故的负担。
32岁的陈先生紧闭嘴唇,双眼微合,似睡非睡,疲惫的微弱呼吸证明他还在与病魔顽强抗争,这是他两个月内第二次住院。3年前,陈先生进入IT行业,目前是一家中等规模系统集成公司的项目经理。“他的出色业绩也迅速变成工作压力,水涨船高,总不能越做越差吧!”陈的妻子说,心理压力过大,使他的弦越绷越紧以致体力严重透支,身体机能出现衰竭。
专家指出,职业伤害并不仅仅是指因疲劳过度而猝死,还包括员工在工作生产过程中受到的所有伤害。据国家安监总局日前透露,我国平均每两名职工中就有一位受到来自职业的不同程度的伤害。中国记协维权委曾对全国8省16市的新闻工作者权益保障进行了调研发现,颈椎病等骨学疾病是新闻工作者易患的五种常见病之一。目前,全国椎间盘患者将近2亿,占总人口的13.9%,此病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专家警告说,目前正有迅速年轻化的趋势。北京职业病防治研究所连续3年对电信行业、报社激光照排车间的电脑作业人员进行的调查显示,30%左右的被调查者不同程度患有颈肩腕综合症,主要原因是使用电脑键盘时身体被迫适应操作需要,引起骨骼肌系统的疲劳损伤;60%左右的被调查者由于经常注视荧光屏,导致眼肌高度紧张,长期疲劳,出现视力下降。据北京职业病防治研究所发言人介绍,我国职业病危害正由城市工业区向农村转移,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转移,由大中型企业向中小型企业转移,职业病危害分布越来越广。中毒、矽肺等传统职业病的发病率高的同时,“白领综合征”等新“职业病”,对健康的危害也日益突出。
从经济学角度看,职业伤害会降低劳动生产率,损害社会再生产条件,造成生产力的巨大破坏和浪费。在工业化国家,工伤和职业病造成的经济损失极为惊人:美国制造业部门,每年工伤事故的经济损失高达1900亿美元以上;全世界大约有1.6亿人患有与工作相关的疾病,每年致命和非致命事故的数量达到2.5亿起,夺去近200万人的生命,并且造成全球经济12500亿美元的损失,约占全球GNP的4%。
一起关于疑似职业病患者的赔偿案例。小刘因从事石料公司风钻工作,被诊断出疑似尘肺病并被列为职业病观察对象。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支付其医疗费用和工资,并且不能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通过法院一审判决,证实了即使只是疑似职业病患者也能获得相应赔偿,相关
劳动合同的相关内容。合同期限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确定,包括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三种类型,同时规定了试用期的时间和要求。合同中也明确了工作内容及要求、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等方面的内容,包括岗位工作要求、安全操作规程、工资报酬
劳动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和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以及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女职工劳动保护、工资总额组成、职工工作时间、失业保险、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禁止使用童工、工伤保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了对工作中受到身体、生命、器官伤害的人的保护,但对工作造成人的精神损伤以及导致员工身体呈亚健康状态的职业伤害在我国法律中还没有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