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计算法,也称为工龄连续计算,指的是将职工在不同单位工作的时间连续计算为连续工龄。例如,如果职工从甲单位调到乙单位工作,其在甲、乙两个单位的工作时间应不间断地计算为连续工龄。如果职工受到错误处理,经复查、平反后,其受错误处理的时间可与错误处理前连续计算工龄的时间和平反后的工作时间连续计算为连续工龄。
合并计算法,也称为合并计算连续工龄,是指职工的工作经历中,一般非本人主观原因间断了一段时间,将这段间断的时间扣除,间断前后两段工作时间合并计算。例如,精简退职的工人和职员,退职前和重新参加工作后的连续工作时间可合并计算。
工龄折算法适用于从事特殊工种和特殊工作环境工作的工人,连续工龄可进行折算。例如,井下矿工或固定在华氏32度以下的低温工作场所或在华氏100度以上的高温工作场所工作的职工,计算其连续工龄时,每在此种场所工作一年,可作一年零三个月计算。在提炼或制造铅、汞、砒、磷、酸的工业中以及化学、兵工等工业中,直接从事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职工,在计算其连续工龄时,每从事此种工作一年,作一年零六个月计算。
凡经企业管理机关、企业行政方面调动工作、安排下岗者,调动、下岗(与企业保持劳动关系)前后的工龄应连续计算。
凡经企业管理机关、企业行政方面调派国内外学习者,其学习期间以及调派前后的工龄应连续计算。
因企业停工歇业或破产,职工经企业管理机关调派到其他企业工作,调派前后的工龄应连续计算。
企业经转让、改组或合并,原有职工仍留企业工作,其转让、改组或合并前后的工龄应连续计算。
职工在疾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医疗期间,在6个月以内者,连续计算为本企业工龄;超过6个月病愈后,仍回原企业工作,除超过6个月的期间不算工龄以外,其前后工龄应合并计算为连续工龄。
因工负伤或职业病停止工作医疗期间,应全部计算为连续工龄。
转入企业工作前的专门从事革命工作的工作年限和革命军人的军龄,均作连续工龄计算。
学徒在本企业学习期间,应作本企业工龄计算。临时工、试用人员转为正式职工时,其本企业工龄,应自最后一次进入该企业工作之日算起。
原分配在国营农场、垦殖场当职工的知识青年及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由国家统一组织下乡插队的城镇知识青年,在他们按政策离开农村、垦殖场或农村回城镇参加工作以后,其在农场、垦殖场或农村参加劳动的时间,可以与参加工作后的时间合并计算为连续工龄。归国华侨职工,从进入本企业工作之日起计算连续工龄。
职工在以下情况从事工作的时间,不作工龄计算:凡判刑被剥夺政治权利者,其剥夺政治权利期间不计算工龄。
按国发[1978]104号文件办理退休或调整退休费待遇的人员,其工作年限或连续工龄计算应按国发[1978]104号文件的规定计算,即"满"一个周年才能算一年。
临时工、季节工、学徒工、轮换工、经济建设民工、"亦工亦农"工转正后的工龄计算应按照相应的规定执行。
民办教师、长期顶编代课教师的工龄计算应按照相应的规定执行。
乡村医生(赤脚医生)的工龄计算应按照相应的规定执行。
以上是关于工龄计算的方法分类、计算原则、不计情况和相关规定的详细介绍。
发放工资记录在确认劳动关系中的作用。通过介绍劳动关系确认的条件和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说明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如何成立,以及工资记录的重要性。文章详细阐述了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不同依据、适用法律、主体资格、关系性质以及工作实施和责任承
保险合同中投保人的变更流程及所需手续。变更投保人需经过原、新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同意,并提供相关文件。对于因原投保人身故等原因变更的,还需提供死亡证明等文件。更正信息时需投保人本人签字。涉及投保人保障责任的险种变更时需填写健康告知书。部分信息变更可通过
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的区别,特别是在个人承包经营中的劳动关系问题。合法的承包关系中,承包人与所雇劳动者之间是独立的用工关系,与发包人之间并无劳动关系。但如果承包人原系发包人单位职工,则承包行为是双方履行劳动合同的特殊方式,双方劳动关系依然存续。判断劳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对于劳动关系认定的规定。劳动关系的建立需通过书面劳动合同,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在用工一个月内订立。同时,根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即使没有书面合同,满足一定条件如主体资格、劳动规章制度适用等,劳动关系仍然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