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当出现以下情形之一时,劳动合同终止: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根据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当出现以下情形之一时,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根据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公司破产时,员工有权依法获得经济补偿。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提到的是经济补偿而不是经济赔偿。经济补偿的计算方法是每工作满一年,支付一个月的工资,而不是按照经济赔偿的方式,每满一个月支付两个月的工资。
根据《企业破产法》第7条第2款的规定,债权人申请破产的前提条件是债务人无法清偿到期债务。与破产宣告不同,破产申请只需要债务人出现无法清偿到期债务的情况,而破产宣告必须具备破产原因。这一规定体现了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和倾斜。通常情况下,债权人很难了解债务人的财务状况,更难以准确判断债务人是否亏损。因此,如果要求债权人在掌握充分证据证明债务人已经资不抵债后才能申请债务人破产,将导致债权人高昂的信息搜集成本,降低破产法的应用价值。因此,采用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这一相对客观的标准,使得债权人可以较为便利地行使破产申请权,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由于破产程序是对债务人财产进行清理的程序,只有享有财产上的请求权的债权人才能通过破产程序获得清偿,从而法律赋予其申请开始破产程序的权利才具有实际意义。相反,没有财产请求权的债权人无法通过破产程序获得清偿,法律赋予其申请开始破产程序的权利将毫无意义。因此,基于物权或人身权利提出的无给付内容的请求无法在破产程序中提出,例如排除妨害、赔礼道歉、消除影响等。
债权人的债权必须是可行使的,即该债权已到期且未受清偿。债权人享有的债权如果是附期限的,必须是期限已经到来;如果是附条件的,必须是条件已经成就。然而,在破产程序开始后,未到期债权视为已到期。这意味着未到期债权的持有人虽然没有申请破产的资格,却有权参与破产程序。
超过诉讼时效的债权属于自然消灭的债权,债权人不再享有胜诉权,即不能通过司法强制执行手段获得清偿。破产程序是以司法强制执行的手段满足债权人的债权,自然消灭的债权无法适用。在司法实践中,如果债权人的债权已经超过诉讼时效,法院应当驳回其破产申请。
根据新《企业破产法》第125条第2款的规定,如果是因企业董事、监事或高级管理人员违反忠实义务、勤勉义务,导致所在企业破产,自破产程序终结之日起三年内,他们不得在任何企业担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破产宣告使得有财产担保或其他优先受偿权的债权人可以通过担保物或特定财产获得优先清偿。对于其他不享有特定财产优先受偿权利的债权人,只能按照法律规定的清偿顺序,通过法定程序来集体确定分配方案,从破产财产中获得清偿。
破产宣告的裁定不仅对债务人和债权人产生法律效力,还可能对相关的第三人产生相应的效力,影响他们的权利义务关系的实现。
债权申报中的特别情形。文章详细解释了职工债权、利息请求权、待定债权、连带债权、连带债务人的代位求偿权等概念,并指出相应情形下如何进行债权申报。文章还涵盖了连带债务的债权人权利、待履行合同相对人的赔偿请求权等内容。
破产债权人代理人的权利与义务。债权人的权利包括启动破产程序、平等参与破产程序、提供证据、申请回避、提出管辖权异议和申请复议。债权人的义务包括停止强制执行、遵守会议规则和决议以及遵守和解协议。了解这些权利和义务有助于债权人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辞退员工补贴多少个月工资的问题。企业会根据员工在该企业的工作年限来给予相应的补贴,一般每满一年可以获得一个月工资的补贴。具体补贴月数受企业规模、行业特点、劳动合同和当地法规等因素影响。对于未婚怀孕被辞退的员工,可以获得经济赔偿金,赔偿方式按工作年份计
被公司辞退后的赔偿问题,涉及应发工资和实发工资的区别。赔偿依据是应发工资,包括社会保险费用等人事经费。员工在公司的工作年限决定经济赔偿金额。若公司裁员违反法律,需支付相应赔偿。应发工资是计算赔偿的依据,未扣除个人承担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