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关系 > 劳务派遣 > 劳务派遣期间计入工龄的问题

劳务派遣期间计入工龄的问题

时间:2024-09-10 浏览:7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42864

企业劳动关系转变中的经济补偿年限问题

近年来,企业在转变用工模式时,常常面临劳动关系转变和经济补偿年限计算的问题。本文以一起案例为例,探讨了企业转变用工模式时的法律规定和争议。

背景

2002年,郭某进入一家手机生产企业担任地区销售代表。2005年,该企业决定将市场销售部门80%的职工转为劳务派遣工,以降低人工成本。为了缓解正式职工的不满,企业决定按照高于法定标准的补偿标准,向愿意留任的职工支付“身份转换费”。同时,企业承诺,被转换身份的职工如果工作业绩连续3年取得“优秀”,将重新成为企业的正式职工并取得股份。郭某选择获得补偿并继续留任,劳动关系转移到一家劳务派遣公司。经过3年的努力,郭某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职工。2008年底,公司与郭某签订了5年期劳动合同,并给予其职工股份。

纠纷

2011年,公司决定与郭某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双方在经济补偿年限的计算上产生了分歧。郭某认为自己从2002年开始就在公司工作,经济补偿年限应从2002年开始计算。而人力资源经理认为,郭某在2008年底才正式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此前属于劳务派遣工,因此补偿年限应从2008年底开始计算。由于双方无法达成一致,纠纷最终进入法院。

法院判决

法院最终否定了公司的工龄计算方式。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10条规定,劳动者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时,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新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如果原用人单位已经支付经济补偿,新用人单位在解除、终止劳动合同时不再计算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

解析与结论

根据法律规定,郭某的本单位工作年限应从2002年开始计算。然而,经济补偿年限不同于工作年限。在2005年转变为劳务派遣工时,公司已经支付了相应的经济补偿。因此,如果郭某与公司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其经济补偿年限应从2005年开始计算。

本案反映了企业在转变用工模式时常遇到的问题。在劳动关系转变过程中,企业应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合理计算经济补偿年限,以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以上为辽宁斯达尔律师事务所王佳欢律师对本案的详细讲解。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劳务派遣的员工是否构成职务侵占罪

    职务侵占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和主体要件。职务侵占罪侵犯的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必须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数额需要达到较大标准。主体为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

  • 劳务派遣工合同未到期时的裁员处理方式

    劳务派遣工合同未到期时的裁员处理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裁员是否合法决定了是否需要劳务派遣单位赔偿。同时介绍了劳务派遣的定义、优势以及被派遣劳动者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包括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工资福利待遇和政治权利等。

  • 劳务派遣用工的法律意义

    劳务派遣的法律意义及其相关注意事项。劳务派遣是派遣机构与劳动者签订合同,将其派往其他单位工作并支付报酬的模式。在劳务派遣中,应注意尊重劳动者的人格尊严和法律地位,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同工同酬和权益保障。用工单位在使用劳务派遣方式时需遵守《劳动合同法

  • 同工同酬最新消息:劳动合同法修改后明确被派遣劳动者享有同工同酬权利

    劳动合同法修改后对于同工同酬的最新消息。修改后的劳动合同法明确了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并规定了劳务派遣业务企业的经营条件和范围。同工同酬必须具备劳动者工作岗位、工作内容相同,付出劳动工作量相同,取得工作业绩相同三个条件。在实

  • 非工伤死亡赔偿协金的领取方式
  • 终止劳动合同协议书
  • 劳务派遣公司如何才能与工厂合作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