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销是指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销售的行为。为了认定倾销,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损害是指对国内产业的实质损害、实质损害威胁或对建立此类产业的实质阻碍。确定损害应考虑以下两个方面:
反倾销的程序包括调查的发起和进行、调查进程、临时性措施、自愿提价停止调查、反倾销税的征收、可能的司法审议和反倾销的最后中止等。
启动调查需要国内产业或国内产业的代表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以下证据:
以上是反倾销的三个要素,缺少任何一个都不能采取反倾销措施。希望这些相关资料可以对您有所帮助。本网站致力于打造优秀的法律咨询平台,如有疑问,请进行咨询。
中国贸易救济措施的现状与问题。中国是全球贸易救济措施受害国之一,面临众多反倾销、反补贴等调查,但国内贸易救济工作尚处初级阶段,存在力量薄弱、企业意识不强、政府支持不足等问题。为提高贸易救济措施效力,需加强反倾销工作、提高企业意识、增加政府支持和服务力
反倾销调查申请书的内容以及掠夺性定价的法律特征。申请书需包含申请人信息、对进口产品的详细说明、国内同类产品的影响等。掠夺性定价是卖方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连续销售商品,意图排挤竞争对手,谋求垄断地位的行为,其法律特征包括主体为卖方经营者、地域市场为国内、暂
根据“世贸组织反倾销协定”第2条,反倾销中确定成本时的会计要求是“符合出口国的公认会计原则并合理反映与被调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成本”。
倾销是指在正常的贸易过程中,一项产品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价格出口到另一国家或地区,从而给进口国国内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损害。当反倾销有充分证据提起时,当局应予以公告。在调查过程中,有关当局作出存在倾销的最初裁决,并且断定采取临时措施对防止调查期间发生损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