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国际经济法 > 国际贸易 > 反倾销 > 反倾销协议所规定的赔偿金额是否有法律依据

反倾销协议所规定的赔偿金额是否有法律依据

时间:2024-03-05 浏览:1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4340
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交往越来越频繁,由此也衍生出了不少的贸易摩擦问题,其中反倾销的问题就是企业对外发展中面临着最大的问题之一。那么,反倾销协议所规定的赔偿金额是否有法律依据?看看手心律师网小编收集的资料。

反倾销协议中赔偿金额的法律依据

一、倾销的确定

倾销是指在正常的贸易过程中,一项产品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价格出口到另一国家或地区,从而给进口国国内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损害。

二、损害的确定

损害应根据确凿的证据确定,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审查:一是倾销进口产品的数量及其结果对国内市场相同产品价格造成的影响;二是这些进口产品对国内该相同产品生产商造成的后续冲击程度。

三、反倾销的调查程序

1、申请的提出

反倾销调查从国内产业的全部生产或合计总产量占大部分的国内生产商提出书面申请开始,申请的内容包括:

(1)具有代表性的国内生产商声称存在倾销的事实;

(2)该倾销行为对国内产业相同产品造成的损害;

(3)倾销产品与声称的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4)申请人的身份以及申请人对国内相同产品生产价值和数量的综述;

(5)该产品在原产地国或出口国国内市场上出售时的价格资料、出口价格资料;

(6)所声称倾销进口产品数量发展变化的资料,进口产品对国内市场相同产品价格影响以及对国内有关产业造成后续冲击程度的资料,表明有关影响国内产业状况的有关因素和指数。

2、进口国当局立案审查和公告

当局应审查申请书所提供的证据准确性和充分性,以确定是否有足够的证据发起反倾销调查。如果申请受到国内生产商的支持,其集体产量构成了国内产业相同产品生产商全部产量的50%以上,则被视为“由国内产业或者代表国内产业”提出的申请。如表示支持申请的国内生产商的产量不足国内产业相同产品全部生产量的25%,则调查不应发起。

当反倾销有充分证据提起时,当局应予以公告。公告包括下列内容:

(1)出口国名称和涉及的产品;

(2)开始调查的日期;

(3)申请书声称倾销的证据;

(4)导致产生声称损害存在因素的概要说明;

(5)指明有利害关系的当事人及其住址;

(6)允许有利害关系的当事人公开陈述其观点的时间限制。

3、反倾销调查过程

一旦调查开始,当局应将国内产业的生产商提出的申请全文提供给已知的出口商和出口成员方当局,并应在受到要求时,向其他有关的有利害关系的当事人提供。

在调查过程中,有关当局作出存在倾销的最初裁决,并且断定采取临时措施对防止调查期间发生损害是必须的,可采取临时措施。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中国贸易救济措施:现状与问题

    中国贸易救济措施的现状与问题。中国是全球贸易救济措施受害国之一,面临众多反倾销、反补贴等调查,但国内贸易救济工作尚处初级阶段,存在力量薄弱、企业意识不强、政府支持不足等问题。为提高贸易救济措施效力,需加强反倾销工作、提高企业意识、增加政府支持和服务力

  • 反倾销调查申请书的内容

    反倾销调查申请书的内容以及掠夺性定价的法律特征。申请书需包含申请人信息、对进口产品的详细说明、国内同类产品的影响等。掠夺性定价是卖方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连续销售商品,意图排挤竞争对手,谋求垄断地位的行为,其法律特征包括主体为卖方经营者、地域市场为国内、暂

  • 国际反倾销法与中国会计制度

    根据“世贸组织反倾销协定”第2条,反倾销中确定成本时的会计要求是“符合出口国的公认会计原则并合理反映与被调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成本”。

  • 反倾销协议所规定的赔偿金额是否有法律依据

    倾销是指在正常的贸易过程中,一项产品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价格出口到另一国家或地区,从而给进口国国内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损害。当反倾销有充分证据提起时,当局应予以公告。在调查过程中,有关当局作出存在倾销的最初裁决,并且断定采取临时措施对防止调查期间发生损害是

  • 反倾销的调查手续是什么
  • 反倾销税其他税要交吗
  • 反倾销协议对于双方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