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国际经济法 > 国际贸易 > 反倾销 > 印度对中国产品反倾销现状分析

印度对中国产品反倾销现状分析

时间:2020-05-25 浏览:2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4355

据报道,印度是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的创始成员之一,多年来,特别是1994年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协议以来,印度根据《世贸组织协议》的内容,结合国内的发展情况和各种利益集团的要求,频频使用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对被认为构成倾销的进口商品展开反倾销调查,保护国内产业。

一、中国是印度开展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

据有关资料显示,1992年~2003年3月31日,印度针对47个国家(地区)共发起了153起反倾销调查,其中针对进行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是中国,高达66起,占其总数的43%。在印度对外国产品展开调查的化学和石化产品、药品、纤维制品、钢铁及其他金属、消费产品和其他产品等六大类商品中,中国有四大类商品均为遭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其中,化学和石化产品31起,医药制品15起。钢铁及其他金属6起,消费产品9起,其他产品5起。在针对中国的66起案件中,作出终裁的有46起,作出初裁的9起,正在进行初裁调查的1起,立案后又终止调查的3起。从时间段来看,印度对中国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开始于1994年,当年只有4起;此后的1995~2000年,基本上为2~6起/年;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01年,印度对中国产品反倾销达到历史最高峰,当年启动的反倾销调查案件有19起,充分反映了印度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心态。

二、印度对中国产品反倾销的原因

1.中印贸易竞争性较强

中印贸易开始于1951年,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贸易规模很小,发展缓慢。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印双边贸易发展很快,贸易额以平均每年超过30%的速度递增,截至2003年11月,两国双边贸易额达到66.6亿美元。现在,印度已成为中国在南亚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向印度出口29.59亿美元,从印度进口37.01亿美元,印度在中国外贸伙伴中名列第20位。

中印贸易结构既存在互补性,又存在竞争性,从两国各自对外经济的总体结构来看是竞争性大于互补性。首先,从贸易对象国分布来看,两国都以西方发达国家市场作为主要的外贸合作对象,而且这种外贸伙伴结构在短期内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其次,从两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来看,也是既有互补性,又有竞争性。

在出口方面,印度传统的出口商品占其出口总额的比重已由1950年的70%左右下降到目前的约20%,而中国现在已经以制成品出口为主。因此,在占印度出口总额的约20%的初级产品出口中,中印两国具有互补性,而在占印度出口总额近80%的制成品出口中,总体上竞争性大于互补性。在进口方面,原料及中间产品出口额占印度进口总额的70%~75%,在这部分商品中,一部分来自西方发达国家,但更多的是来自其他市场,如欧*克、东欧、俄罗斯和发展中国家市场等。在这一领域,中国出口的原材料及中间产品将会有不少是印度所需要进口的,由此可以形成互补性。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介绍中国日用陶瓷行业面临的贸易摩擦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关于中国日用陶瓷行业面临的贸易摩擦问题。中国陶瓷产品出口依赖海外市场,但近年来遭遇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反倾销调查,如巴西、印尼等。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正积极应诉,但面临律师费用高昂、国家支持不到位等困难。官员建议成立反倾销基金会以扶持遭遇贸易

  • 一、对华反倾销的发展态势

    中国面临的反倾销发展态势。随着国际贸易的拓展,西方国家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诉讼次数日益增多,被诉倾销产品的范围不断扩大,征收反倾销税的税率明显提高,且实施反倾销带有很强的歧视性。自中国入世后,国外对华反倾销的势头有增无减。

  • 反倾销调查申请书有附有证据吗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申请人申请反倾销调查的,除了要提交申请书外,申请书应该附有证据,如申请调查的进口产品存在倾销、对国内产业的损害等。(一)申请人的名称、地址及有关情况;那么,对外商品出口价格优势也就消失,外汇倾销的条件便不存在。出口商可以利用这一

  • 可以启动反倾销调查的情形

    如果征收反倾销税,数额不得超过倾销幅度,可以征收反倾销税直至抵销倾销损害,但最长不超过5年。反倾销税一般不能追诉征收。但是,为了防止出口方在调查期间,强在进口方采取措施前大量出口倾销产品,反倾销守则也规定了在确实发生上述情况时,进口方当局可以对那些临

  • 美国对来自日本的若干热轧钢产品反倾销措施案
  • 反倾销调查申请人资格问题的扩大应用
  • 反倾销调查程序五大阶段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