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国际经济法 > 国际贸易 > 反倾销 > 彩电反倾销经典案例

彩电反倾销经典案例

时间:2024-06-27 浏览:1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4401

中国企业反倾销案中的幕后交易传闻

案件终裁后的传闻引发了关于“内鬼”的争议

在中国企业遭遇的反倾销调查中,美国对华*电反倾销案是影响最大的案例之一。然而,这个案件在终裁之后却传出了一家中国企业与对手幕后交易的消息,引发了一场抓“内鬼”的闹剧。

彩电案的重要性及对中国企业的反思

彩电案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反倾销案例,中国企业从中学习、反思的经验教训很多。然而,要对这个案件进行正常的归纳总结,我们必须首先澄清一个问题:这个案件是否存在“内鬼”,如果存在,是谁;如果不存在,是谁制造了这个谣言,他的目的又是什么。

案件终裁及涉案企业的反倾销税

在2004年5月14日,该案终裁结果出炉,中国产品被认定为损害美国市场,涉案企业被征收最高78.45%的反倾销税。然而,厦-华作为其中一家涉案企业,只被征收了5.22%的反倾销税,成为最大的赢家。

幕后交易传闻的发布及争议

然而,在案件终裁之后,一家网站发布了一则惊人的消息。该消息声称中国个别企业与该案起诉方美国五河公司存在幕后交易,从而加速了中国企业的败诉步伐。这则消息的暗示是,厦-华就是这个“内鬼”。然而,由于消息来源没有提供证据,这则新闻反而遭到了媒体的严厉批评。中国彩电业内部长期存在的不团结和互相攻讦的现象让人们对这则消息产生了厌恶情绪。

幕后交易的证据及分析

直到9月11日,证据终于浮出水面。国内一家媒体报道,在五河公司起诉两个月后的2003年7月24日,厦-华与五河公司达成了一项协议。根据协议内容,五河公司将从厦-华获得彩电订单;如果五河公司胜诉,合同生效,否则合同不生效。据消息来源分析称,“按照美方的逻辑,如果获得订单,就表明没有受到损害;如果没有拿到订单,就表明受到了损害。美国人正是用这种互为因果的逻辑,认定有损害存在。”

幕后交易对案件裁决的影响

然而,要根据这份协议得出结论:是厦-华与五河公司的协议导致了彩电案的失败,从逻辑上讲是完全不通的。原因有三。首先,该案调查的是2002年7月至12月期间,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彩电是否倾销。而厦-华与五河公司的协议是在反倾销调查之后达成的,与案件的时间无关。其次,美国的法制建设非常健全。两大调查机构的官员和控辩双方聘请的律师在一个信息透明的环境下工作,并相互制衡。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份与调查期毫无关联的协议绝对不可能对案件的裁决产生影响。最后,厦-华在终裁中获得的最低税率是五河公司不愿意看到的。根据协议,中国企业败诉后,厦-华就要向五河公司下订单。也就是说,厦-华被裁定的倾销税率越高,就越有求于五河公司,从而给五河公司带来更多订单。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厦-华的税率最低,甚至低到可以继续在中国制造。因此,即使厦-华履行协议向五河公司下订单,订单数量也会很少。这显然不符合五河公司的利益。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介绍中国日用陶瓷行业面临的贸易摩擦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关于中国日用陶瓷行业面临的贸易摩擦问题。中国陶瓷产品出口依赖海外市场,但近年来遭遇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反倾销调查,如巴西、印尼等。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正积极应诉,但面临律师费用高昂、国家支持不到位等困难。官员建议成立反倾销基金会以扶持遭遇贸易

  • 反倾销调查申请书应附有哪些证据

    反倾销调查申请书中应附带的证据类型,包括进口产品存在倾销、对国内产业的损害以及倾销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同时,文章还分析了倾销对出口国的影响,包括挤占市场份额、损害消费者利益以及扰乱市场秩序等方面。

  • 一、对华反倾销的发展态势

    中国面临的反倾销发展态势。随着国际贸易的拓展,西方国家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诉讼次数日益增多,被诉倾销产品的范围不断扩大,征收反倾销税的税率明显提高,且实施反倾销带有很强的歧视性。自中国入世后,国外对华反倾销的势头有增无减。

  • 印度诉欧盟棉质床单反倾销措施争端案例分析

    欧盟是对我实施反倾销调查的主要地区之一。1995年-2009年4月,在欧盟对印度启动的28起反倾销调查中,有3起被印度诉至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其中棉质床单反倾销措施争端案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件。针对欧盟对其棉质床单的反倾销措施,印度实际提出了13项主张。其中,5项涉

  • 我国遭受反倾销措施的产品研究
  • 美国对韩国存储器征收反倾销税案例分析
  • 彩电反倾销经典案例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