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劳动合同应包括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以及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信息。
劳动合同应包括劳动者的姓名、住址以及居民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劳动合同应明确约定劳动关系的期限。
劳动合同应详细描述劳动者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劳动合同应明确规定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以及休息休假的安排。
劳动合同应明确约定劳动者的工资、奖金等劳动报酬。
劳动合同应包括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的社会保险的具体内容。
劳动合同应明确约定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劳动合同应包括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除了以上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还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社会保险劳动仲裁的时效问题。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追究期限为违法行为发生或持续后的特定时间段,而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主要分为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九种情形和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十二种情形,涵盖了多种可能的情况,包括劳动者因用人单位未依法支付劳动报酬等原因解除劳动合同,以及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困难等情形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等。
仲裁委员会对停工留薪期的评定以及单位对停工留薪期的异议处理。根据法律规定,停工留薪期原则上不超过12个月,特殊情况可延长,但不超过延长期限。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间享有原福利待遇和工伤医疗待遇等权益。单位对停工留薪期有异议可申请鉴定。经仲裁委员会调解,
现在有些单位让劳动者签订空白合同,一旦劳动者申请劳动仲裁就很难确定用人或用工单位。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社保明细、工作牌(证)等来确认被申请人。法律规定劳动争议有劳动合同履行地或用工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委员会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