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第一条规定,劳动关系成立的条件如下: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为证明劳动关系成立,可以收集以下证据:
搜集工资卡、工资存折、工资条或其他工资发放记录,并确保有单位盖章。如果无法获得原件,可以复印或拍照方式搜集。
如用人单位为劳动者购买社保,劳动者可以通过社保局网站或社保局打印自己的社会保险费记录。
搜集用人单位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上岗证”、“外派证”等能够证明职务职位身份的证件,并确保有单位盖章。如果无法获得原件,可以复印或拍照方式搜集。
搜集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并确保有单位盖章。如果无法获得原件,可以复印或拍照方式搜集。
搜集用人单位的考勤记录,如考勤表、出勤卡等。如果无法获得原件,可以复印或拍照方式搜集。
让同事出具书面证言,但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证言的同事一般需要到庭作证;二是同事需要有证据证明自己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即需要有出具证言的能力。
搜集载有劳动者名字的用人单位的各种文件,如通知、工作任务单、任命通知书、介绍信、签到表等书面资料。
搜集劳动者代表用人单位与其他实体或个人签订的文件,如代表公司签收的快递单。
如无法搜集书面证据,劳动者可以创造证据,如录音、录像和拍照。录音最好是与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协商谈判劳动关系事宜的录音。拍照和录像最好是拍摄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在用人单位内上下班的情况。
搜集用人单位网页登记的公告、消息或劳动者与相关人员的即时聊天信息记录。但这类证据需要证明聊天双方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并需进行公证。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协商谈判具体事宜时的手机短信往来和电话录音也可以作为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但需要证明手机号的主人身份。
如果劳动者无法搜集到任何证据,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寻求帮助搜集有利的证据。
劳动法中关于事实劳动关系的确定方式。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依据相关法律和《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通过符合主体资格、适用劳动规章制度、劳动是业务的组成部分等情形来确定劳动关系。同时,工资支付凭证、身份证明证件、招聘记录等
劳动合同的主体,包括员工、工会、雇主和政府。工会是劳动者的集体组织,旨在维护员工权益,主要通过集体谈判方式代表劳动者权益。在中国,工会有多重任务,包括参与国家社会事务管理、民主监督等。雇主是使用雇员进行有组织活动的法人或自然人。政府作为劳动关系主体之
事实劳动关系的概念,包括口头协议代替书面合同、未签订劳动合同、延续的劳动关系以及其他合同形式代替劳动合同等情况。同时,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符合主体资格、适用劳动规章制度、劳动是业务组成部分等情形,劳动关
从事雇佣活动的认定标准,包括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同时,文章详细阐述了雇佣关系和劳动关系的区别,包括主体范围、主体间地位、适用的法律性质以及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等方面的差异。整体上,本文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了雇佣活动的特点,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区分雇佣关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