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二条规定:“在执行中,被执行人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并经申请执行人同意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暂缓执行及暂缓执行的期限。被执行人逾期仍不履行的,人民法院有权执行被执行人的担保财产或者担保人的财产”。
2024-10-25
我国《票据法》第4条第4款规定:“票据权利,是指持票人向票据债务人请求支付票据金额的权利。”票据权利是指持票人向票据债务人请求支付票据金额的权利它首先应当要求票据的主债务人向其偿付,如果主债务人没有或无法偿付时,持票人才有权要求其他付款义务人向其偿付票
2024-10-24
担保人即保证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解释》,在不同情况下,保证人需要承担的责任有:民事责任、民事连带责任、担保(保证)责任、赔偿责任。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在债务人
2024-10-24
假如保证人说的话被保证人根本就不听,保证人卧病在床对被保证人是否遵守取保候审义务无力监督、督促,或者保证人长期在外经商对被保证人的行为无暇顾及等等,都很难说保证人“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发现被保证人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违反本法第六十九条规定的行为的,
2024-10-21
可以只起诉其中一个。法院直接受理,并开庭审理,不需要通知债务人或其他保证人。因此,本案债权人既可以选择债务人承担还款义务,也可以要求连带责任保证人中的任何一人对所有债务承担保证责任,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有权向债务人追偿。
2024-10-20
票据保证人与被保证人对持票人承担连带责任的范围是相同的,种类也是相同的。保证人履行了票据债务后,有权向被保证人追偿。对于票据保证,票据法规定保证人与被保证人对持票人承担连带责任,是为了增强票据的信用功能,切实保障持票人能够实现其票据权利。
2024-10-18
王某未按照约定归还已经到期的借款,对此王某已经构成违约。这一违约行为还表明,他将不会履行双方约定的还款义务,因此,你有权根据《合同法》第94条和第108条起诉王某,要求其还款,并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王某的朋友刘某应该认定是该笔借款的保证人。在王某不归还到
2024-10-18
因此,答辩人请求人民法院对该合同价款的真实性,以及合同价款的交付情况,予以审查,以排除以合法形式掩饰非法目的,甚至采取合同形式欺诈答辩人。从该合同的约定来看,答辩人仅仅是该涉案合同的担保人,对此,答辩人也无异议。因此,本案答辩人的保证期限已经超过,答
2024-10-16
根据《破产法》第46条:“破产宣告时未到期的债权,视为已到期债权”的规定,因主债权到期,保证人应从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即破产宣告之日起承保证证责任。而通常情况下,只有在保证人承担了保证责任后,才有权向主债务人追偿。也就是说,债权人未申报债权,也没
2024-10-13
是指保证人与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行为。同时,债权人仅于诉讼外向债务人提出履行债务的请求后即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保证人亦有权拒绝其主张。债权人必须通过法律途径向债务人主张债权并经法院强制执行,这是要求保证人承担
2024-10-12
指的是保证人只对债权债务的本金承担保证的责任,不对本金所产生的利息承担责任,本金与利息是对应称呼。保证人的责任承担可以进行约定,只约定担保本金,就只对本金承担偿还的连带责任。借款保证合同到期后,李某某没有按照约定偿还贷款,经曾某某多次联络,无法找到李
2024-10-12
我国《担保法》明确规定,涉及到的保证期间的起算点应当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因此,陈*群律师认为,最后一期履行期限是主债务履行期届满日,而保证期间的起算点正是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所以可以认为涉及到的保证期间,应当从最后一笔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算,起
2024-10-10
新的《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婚姻法》、《担保法》及其相关解释有效时期为2020年12年31日止,届时与《民法典》相冲突的条款失效,由新的司法解释颁布替换。《民法典》第三百八十七条 债权人在借贷、买卖等民事活动中,为保障实现其债权,需要担保的,可以依照
2024-10-08
票据保证是指行为人在已发行的票据上进行保证文句的记载,完成签名并将其交付持票人,从而表明对该票据债务的履行承担保证的行为。票据保证之债具有与一般民事保证之债不同的法律特征:。另一方面,票据保护债务的时效期间与被保证的票据债务的时效期间相同,但彼此独立
2024-10-08
2003年6月30日,被告李某、林某、罗某与原告中国工商银行华安县支行签订个人借款合同,约定由李某向原告借款人民币4.5万元,期限至2004年6月29日,还款方式为按月还息,到期一次性还本。借款由李某与林某提供其共有的房产抵押并经登记,由罗某提供连带责任保证,保证期
2024-10-07
借款合同担保的无效情形,包括担保主体不合格、单位内部机构或职能部门的担保无效、公司董事、经理的私自担保无效、欺诈、胁迫、恶意串通造成的担保合同无效、以禁止流通物提供担保的合同无效、未经批准及无权设立的对外担保无效以及主合同无效等情况。同时,文章还涉及
中国境内机构对外担保的相关问题,阐述了境内机构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和金融机构等不能自主对外担保的原因。对外担保包括保证、抵押或质押担保等,但留置和定金不包括在内。根据担保法和司法解释,某些对外担保的合同无效,如未经批准或登记对外担保、为境外机构向境内债权
担保合同中的保证期间,介绍了保证期间的被动性和主动性的概念及其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同时阐述了保证期间的免除条件和特征。保证期间是保证人在担保合同中能够容忍债权人不积极行使权利的最长期间,也是保护债权人利益而设立的法律制度。在保证期间内,债权人必须积极
诉讼过程中申请人自愿解除保全措施或申请撤诉的情况,以及被申请人提供财产担保和其他应解除保全措施的情形。当申请人提出解除保全措施或撤诉并得到法院许可时,保全措施目的已不存在,法院应及时解除诉前保全。同时,法院应严格审查被申请人提供的担保,担保可以是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