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抢夺他人财物是一种犯罪行为,根据《刑法》的规定,如果抢夺的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抢夺,将会受到刑事处罚。根据犯罪的严重程度不同,刑罚也有所不同,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管
2024-02-28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申请海域使用权转移登记的情形包括因企业合并、分立或者与他人合资、合作经营;依法转让、赠与、继承、受遗赠海域使用权等。(三)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生效法律文书导致海域使用权转移的;(四)依法需要补交海域使用金的,应当提交海域使用金缴
2024-02-28
《民法总则》第127条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由于受害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不承担民事责任;由于第三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第三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该行为的要件包括:。饲养的动物一方面是其所有人
2024-02-28
登记费的收取办法和标准由国家统一制定。
2024-02-26
例如:某栋钢混结构房屋1997年竣工,该楼第一套房屋首次入市交易日期为1999年,其土地使用年限=70年-=68年,如该楼第二套房屋于2002年入市交易:其土地使用年限:70年-=65年。
2024-02-25
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他人财物的所有权,犯罪对象为他人交给自己
2024-02-21
店铺丢失商品的赔偿责任需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如果是他人盗窃店内物品,盗窃人应负赔偿责任,店员无赔偿义务。法律也未规定店员先行赔付,再向盗窃者追偿。遗失物品可报警,警方将
2024-02-1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小区地下车位是否有产权需要根据是否有产权登记簿来判断。作为不动产物权,车位的产权需要在不动产登记簿上进行登记,从登记之日起具
2024-02-14
本文介绍了我国《物权法》第二十条关于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的规定,以及《房屋登记办法》对预告登记的相关规定。预告登记是指为保全将来发生的不动产物权变动而进行的登记,具有
2024-02-09
通过遗失物的概念以及生活中经常发生的情况来看,捡钱一般都是属于拾得遗失物的范畴,拾得的遗失物要归还给失主。第一百一十一条拾得人在遗失物送交有关部门前,有关部门在遗失物被领取前,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我国《物权法》第114条规定:“拾得漂流物、发现埋藏物或
2024-02-09
房地产权初始登记是指对未经登记机关确认其房地产权利进行的登记。登记程序包括申请人向登记机关提出申请,提交相关证件;登记机关对申请进行权属审核,核实房屋权来源;对可能有
2024-02-08
总的来说停交物业费本身也是不合理的行为,而起诉法院更是麻烦又难解决问题,所以说只有成立业委会才是制约物业的最好办法。新的《民法典》自202111日起生效,《物权法》的有效期为20201231日止,届时与《民法典》相冲突的条款失效。现行《物权法》第三十九条 所有权人
2024-02-07
无主物的本质属性是:对无主物的任何支配,均不得侵犯任何人权利,因此先占者可取得所有权。有归属的物为有主物,无归属的物为无主物。由于我国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国家,国家基于自然权属制度几乎拥有我国领域内所有资源所有权,加之采取了公有主义立法例将所有人不明的物
2024-02-07
第十一条 申请房屋登记,申请人应当向房屋所在地的房屋登记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交申请登记材料。不能提供原件的,应当提交经有关机关确认与原件一致的复印件。申请人应当对申请登记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负责,不得隐瞒真实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房屋登记。第
2024-02-06
根据《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第十五条的规定,当事人或其代理人应向不动产登记机构申请不动产登记。不动产登记机构将申请登记事项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前,申请人可以撤回登记申请
2024-02-06
关于留置权适用范围的法律问题。担保法规定了留置权适用于保管合同、运输合同和加工承揽合同等产生的债权,但物权法采纳了扩大留置权适用范围的意见,没有明确列举适用范围,只规定了不得留置的两种情形。留置权的成立需满足债权人合法占有债务人动产、债权已届清偿期且
先成立租赁关系后设定抵押权的情况,涉及相关法律法规如《合同法》和《担保法》。在租赁期间,即使所有权发生变化或抵押人将已出租的财产抵押,租赁合同仍然有效。抵押人应告知承租人和抵押权人关于已出租的事实,否则需承担赔偿责任。这种制度体现了租赁权的物权化原则
担保法规定的五种担保方式,包括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这些担保方式是为了保障债务的履行,确保债权人的权益。抵押和质押是常见的担保方式,涉及将财产作为债务担保。保证涉及第三方为债务人履行债务提供保证。留置和定金也是担保方式之一。此外,文章还提及了
民间借贷中多个连带共同保证人的责任认定问题。在担保法规定下,多个当事人对同一债务提供连带保证时需共同承担担保责任。文中提到了保证合同的约定、不可撤销的连带责任保证担保、不可撤销保证的性质以及保证人的连带共同担保责任。各担保人需按约承担连带共同担保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