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一般来说,经营者的下列行为属于欺诈消费者:。经营者实施欺诈行为,一般都会造成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损害。这种损害并不意味着要求有实际的损失或者损害发生,只要经营者的行为按其性质足以误导消费者,就可以被认定为欺诈。
2024-01-08
如果所购二手车出现了质量问题,一般情况下,消费者先要与车商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就要向消协、工商部门进行投诉,甚至走到法律诉讼的地步。要了解国家相关行业政策,如规定二手车过户必须满足手续齐全,没有违章记录等条件;要具备基本的鉴别技能,如明确行驶证的防
2024-01-08
对限制高消费的金融案件被执行人,法院将其名单在其住所地有关报纸、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上公布,请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监督。
2024-01-07
根据新消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之规定。“欺诈行为”是消法55条的关键概念。所以
2024-01-06
昨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投诉部主任郎丹科做客城市服务管理广播时表示,消费者在餐厅吃饭发现某个菜品有异物,可以提出1赔2,但不能要求整桌菜都免单。对此郎丹科称,对餐馆而言,如果在提供的食品中存在异物,就肯定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其责任大小则要看是否给消费者
2024-01-05
家具属于大件物品,一般情况下,其使用寿命比其他物品要长。但是,由于家具产品的质量问题或保养不当,家具容易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时候,消费者往往会找卖家解决问题。然而,实际情况是家具虽然仍在保修期内,但部分卖家对消费者的态度却不怎么友好。对此,王女士
2024-01-05
实体店无质量问题可以七日内无理由退货。没有国家规定和当事人约定的,消费者可以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七日后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的,消费者可以及时退货,不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的,可以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依照前款规定进行退货、更换、修理的
2024-01-04
当事人可通过提起民事诉讼的方式维权,请求法院判令对方承担相应的给付责任。起诉书正文应写明请求事项和起诉事实、理由,尾部须署名或盖公章。可以和销售商协商解决,也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消费者和
2024-01-04
很多人并不知道,遇到修理纠纷可投诉到运管部门。协商前准备充足证据和必要的证明材料。协商过程中要简单阐明问题并提出合理要求,指明赔偿要求所依据的法律条文,以便尽快解决问题。消保委和相关部门受理后会展开调查,最后对争议双方进行调解。消费者在权益受到损害时
2024-01-04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饭店一般是没有权利不让消费者自带酒水的,不让消费者自带酒水是侵犯消费者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的行为。第十条 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
2024-01-04
(一)标价签、价目表等所标示商品的品名、产地、规格、等级、质地、计价单位、价格等或者服务的项目、收费标准等有关内容与实际不符,并以此为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购买的;(二)对同一商品或者服务,在同一交易场所同时使用两种标价签或者价目表,以低价招引顾客并以
2024-01-03
《公司法》第三十三条规定,股东有权查阅、复制公司章程、股东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和财务会计报告。公司有合理根据认为股东查阅会计账簿有不正当目的,可能损害公司合法利益的,可以拒绝提供查阅,并应当自股东提出书面请求之日起十五日内书面答
2024-01-02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途径解决。(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三)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
2024-01-02
消费欺诈的认定标准为:欺诈方主观上具有欺诈的故意;欺诈方实施了欺诈行为;被欺诈一方因欺诈而陷入错误,并因错误而作出了意思表示。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
2024-01-01
第一条为维护市场秩序,禁止价格欺诈行为,促进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人收购、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有偿服务的价格行为,必须遵守本规定。第三条价格欺诈行为
2024-01-01
股东知情权的定义和属性以及保护方式。股东知情权是股东参与管理公司的权利,包括查阅公司财务报告资料、账簿等相关资料并提问的权利。该权利是共益权且为法定权利,由《公司法》直接赋予股东,不得以公司章程或股东会决议的形式剥夺或限制。公司需主动披露信息,股东知
欺诈消费者行为的定义和法律责任。欺诈消费者行为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服务时欺骗、误导消费者,损害其合法权益。包括销售掺杂掺假商品、虚假价格表示、虚假宣传等行为。经营者若无法证明自己并非欺骗消费者,需承担法律责任,包括销售失效、变质商品和伪造冒用他人企业
消费者权益的七大保护原则,包括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结社权和获知权。这些原则保障了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的权益,确保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并促进市场公平交易。同时,消费者有权成立社会团体,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也
经销商的索赔权利和消费者的投诉权利。经销商根据《产品质量法》享有向生产商索赔的权利。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遇到质量问题或对所接受的服务不满意时,也享有投诉的权利。消费者应注意投诉的有效时间,及时投诉并提供详细信息和相关凭证。投诉方式可以选择书面或口头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