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在客观上存在目的行为与方法或手段行为的牵连或者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的牵连。其中一个罪的社会危害性体现在另一个罪上。他的处理原则一般情况下“从(择)一重罪处断”但是在特殊情形下具有牵连关系的两行为依法应当数罪并罚,常见的有下列十余种:。牵连犯是指以实施某一
2023-10-21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财产刑中有数罪并罚的,处相同财产刑的,合并执行,如果财产刑不相同的,分别执行财产刑。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执行有期徒刑。以江苏省泰州市下辖一家基层院为例,2011年至2012年,法院共作出231份财产刑生效判决,除判处缓刑案件中
2023-10-17
此为适用数罪并罚的事实前提。所谓数罪,是指实质上的数罪或独立的数罪,其必须均系一行为人所为。这是适用数罪并罚的程序规则和实际操作准则。“限制”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受总和刑期的限制,二是受数罪并罚法定最高刑的限制。
2023-10-14
原判有错,与最高法《关于罪犯因漏罪、新罪数罪并罚时原减刑裁定应如何处理的意见》不同。但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18条的规定,其实质是不得强迫犯罪嫌疑人自证其罪!从有利于被告人原则,再审改判时,原减刑应当有效,应当从新判决的刑期中减除。
2023-10-13
行政处罚中有“合并执行”或“合并处罚”的概念,两者的概念来源于刑事法典理论的“数罪并罚”。行政处罚法并无相应的合并处罚的具体规定,但是合并处罚的概念在一些具体的行政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中都有所涉及。《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生产
2023-10-10
作为印证,刑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和有关司法解释也说明了数罪并罚是数个同时生效、同时存在的刑罚的执行。有观点认为,如果某些法条的适用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审判中就要采取有利于犯罪人的模式进行解释,因此对于“时间差”现象,应当加以数罪并罚。对“时间差”现象主张
2023-10-08
现就调研情况进行整理述说,并在行文过程中尝试性给出一些建议性解决对策,以期为数罪并罚制度的实践发展和完善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数罪并罚是我国刑法适用的基本制度之一,也是当代世界各国刑事法律制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其最早出现在罗马法中,后为世界各国所普
2023-10-06
1990年3月因犯强奸罪、抢劫罪被江苏省如皋市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7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服刑期间三次被裁定减刑3年8个月,剥夺政治权利减去1年,于2002年5月20日刑满释放。因涉嫌犯盗窃罪,于2003年6月5日被如皋市公安局刑事拘留,同年7月2日被执行逮捕。第三种意见对
2023-10-04
21、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构成其他犯罪,或因挪用公款而索取、收受贿赂构成犯罪的,以挪用公款罪与其他犯罪并罚。
2023-10-04
一般情况下可以不数罪并罚,而作为一罪从重处罚。第三种观点认为,同种数罪不必实行数罪并罚。对结合犯、牵连犯、持续犯、连续犯、惯犯,不适用数罪并罚。这是因为,结合犯、牵连犯都属于数个行为侵犯数个罪名而定为一罪。连续犯、持续犯、惯犯一般都属于犯有同种数罪,
2023-10-02
刑法第69条规定,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3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1年,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过20年。刑法第71条规定,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
2023-10-02
限制加重原则: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以上;管制最高不超过3年,拘役最高不超过1年,有期徒刑最高不超过20年
2023-10-01
数罪并罚并不是简单的将各种罪行的刑期相加,如果犯挪用公款罪的同时还犯有其他罪的,应该按照《刑法》第六十九条规定数罪并罚,具体内容如下:。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执行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挪用用于救灾
2023-09-30
关于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通常采取犯罪构成说,即行为符合一个犯罪构成的就是一罪,行为符合数个犯罪构成的就是数罪,行为数次符合同一个犯罪构成的也是数罪。但在适用这一标准时,涉及对犯罪构成本身以及符合犯罪构成事实的认识。不能认为其中的暴力行为另符合故意伤
2023-09-29
数罪并罚的前提是一人犯有数罪。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构成数罪,则不能为了对其加重处罚而适用数罪并罚。此处的数罪,是指实质上的数罪或独立的数罪。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并非任何时候的实质数罪都需并罚,而是限于以下三种情况的数罪适用数罪并罚,即:
2023-09-28
学术造假和职称使用假学历的处罚方式。学术造假需采取道德、体制和法律三种手段防范和惩治。我国学术造假主要由于评价体系不合理和学风道德问题导致。法律上,学术造假尚未有明确处罚,但侵犯知识产权需承担经济赔偿等责任。对于使用假学历,若未进行非法活动,则违反行
言语激怒导致打架的责任问题。我国法律规定,实施打人行为的人承担责任,若双方参与打斗,双方均需承担责任。同时,对于殴打他人或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将受到法律处罚,包括拘留和罚款。此外,还涉及到民事侵权和刑事责任的问题,如赔偿医疗费和护理费等合理费用,
窝藏吸毒罪的判决依据及处罚。根据《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的规定,犯窝藏吸毒罪的人将受到有期徒刑、拘役、罚款等处罚。对于不同的犯罪行为,如单纯的容留行为、以牟利为目的的容留行为以及以贩卖毒品为目的的容留行为,将分别予以不同程度的处罚。最高人民
关于威胁恐吓骚扰的立案程序、恐吓行为的定义和类型、处罚以及应对方法。当某人受到恐吓威胁时,可以向公安机关报警,公安机关将进行立案调查。恐吓行为包括死亡威胁、诈弹威胁等,根据法律规定,行为人将受到相应的处罚。受害者应了解威胁者的身份和原因,并评估威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