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诉讼指南 > 回避法律知识

回避法律知识

  • 刑诉申请回避的程序

    回避的种类有自行回避、申请回避和指令回避。有权申请回避的人员: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在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判阶段,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以及人民法院负有告之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申请有关人员回避的义务。

    2024-08-19

  • 刑事诉讼中回避的种类

    《刑事诉讼法》第28条规定了两种回避的方式,即自行回避和申请回避。申请回避指案件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认为有关人员具有法定回避理由而向公安、司法机关提出申请,要求他们回避。据此,应当认为,在回避的种类中,还有第三种,即指令回避。

    2024-08-15

  • 审判人员应该回避的情形有哪些

    《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第一百九十条开庭的时候,审判长查明当事人是否到庭,宣布案由;宣布合议庭的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鉴定人

    2024-08-11

  • 刑事回避制度的观念更新与改革

    中国刑事回避制度的理论渊源是西方传统诉讼理念中的“自然公正”原则,即任何人不得做自己案件的法官,并依此理念基础设计了中国刑事回避制度。笔者认为,我国刑事回避制度产生的诸多问题,固然有制度设计本身的问题,但最大的问题应该是其在理念上过于重视西方“自然公

    2024-08-03

  • 回避制度是否适用人民陪审员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人民陪审员是属于审判人员之一,所以人民陪审员是适用回避制度的,有回避情形的,陪审员应该自行申请回避。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审判人员接受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请客送礼,或者

    2024-07-31

  • 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不服怎么办

    当事人的回避申请被驳回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当庭申请复议一次。被决定回避的人员对决定有异议的,可以在恢复庭审前申请复议一次。但是如果当事人提出要求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回避的理由不是法律规定的以下几种时,申请被当庭驳回的,不可以申请复议:

    2024-07-21

  • 代理律师可以代替当事人申请利害关系人回避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开庭审理时,由审判长核对当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审判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回避,是指人民法院审判某一案件的审判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在与案件有利害关系

    2024-07-15

  • 申请回避的主体

    在诉讼中,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员或勘验人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有权申请审判人员回避。未自行回避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申请他们回避。法院应在回避申请提出的3日内,以口头或书面形式作出决定。复议

    2024-07-11

  • 刑事回避是否要当场决定

    申请回避可以当庭作出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二)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

    2024-07-09

  • 仲裁申请回避的时间

    但对当事人申请仲裁员回避的时间,则是有时间限制的,当事人未在规定期间内提出回避申请,则其申请回避的权利即归于消灭。当事人如果以仲裁员披露的事实或情况为理由要求该仲裁员回避,则应于收到仲裁员的书面披露后10天内向仲裁委员会书面提出。无论是仲裁员自行提出回

    2024-07-08

  • 民诉法申请回避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45条规定,回避的对象包括审判人员和其他人员。《民事诉讼法》粼5条规定,审判人员和其他人员有法定情形之一的,必须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可见我国回避制度的方式是自行回避和申请回避并用。

    2024-07-03

  • 行政处罚听证申请回避

    行政机关在实施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前,应当向社会发布听证公告。除当事人之外,与行政许可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听证公正性的参加人员应当自行提出回避,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也有权申请其回避。

    2024-07-02

  • 申请回避的次数

    目前我国法律没有规定。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申请回避,应当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法院决定回避的,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应退出本案审理;驳回回避申请的,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应继续本案的审理。民事诉讼法对不

    2024-06-24

  • 对审判委员会回避制度的考量

    回避制度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基本制度。

    2024-06-21

  • 回避制度对司法警察的适用

    回避制度是我国诉讼法所确立的基本制度,规定这项制度实际上是追求的程序公正,保障了当事人诉讼地位,使当事人能够充分地行使诉讼权利。但是在审判实践中对回避制度的应用笔者认为还存在着不足,如开庭时法官在向当事人告之回避权时,告之的范围就没有司法警察。因此笔

    2024-06-15

< 3 4 5 6 7 8 9 >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如何办理免于起诉申请

    免予起诉的概念、决定及条件。免予起诉适用于公诉案件,由检察院依法自主决定。免予起诉的条件包括犯罪行为构成犯罪并应负刑事责任,以及被告人具有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可免除刑罚的情节。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免予起诉决定的具体内容和流程,包括制作免予起诉决定书并公开宣

  • 免于刑事起诉的法律程序

    免于刑事起诉的法律程序,包括不起诉的法律规定、不起诉决定书的内容以及处理措施和被害人的权益保护。在公诉机关确认被告人已经构成犯罪的情况下,因犯罪情节轻微可做出不起诉决定。不起诉决定书需明确被起诉人的基本情况、案件事实、不起诉的根据和理由等。对于被不起

  • 一、检察官回避制度的定义和意义

    检察官回避制度的定义、意义及检察官职务回避制度的特点。检察官回避制度是一种诉讼制度,旨在确保司法工作人员在案件处理中保持中立地位。检察官职务回避制度的特点包括回避主体是行使职权的检察官,产生回避的原因不仅限于亲属关系,核心是对检察官职权的法定限制。该

  • 私营企业面试技巧

    私营企业面试中的自我介绍、家庭情况以及业余爱好三个问题的应对技巧。应聘者在自我介绍时需与简历相符,条理清晰;谈及家庭情况时,应强调家庭氛围及成员支持;谈及业余爱好时,应避免庸俗、孤僻的爱好,能展示积极向上的形象。文章给出了具体的思路和参考答案,以帮助

  • 精神病患者强制医疗制度的完善与问题解决
  • 停尸费的责任承担
  • 精神疾病患者强制医疗的法律问题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