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行为的认定是如何的
时间:2023-10-17 浏览:1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我们有时会在新闻中听说到一些类似于经济垄断、行业垄断之类的词,听起来就感觉不是什么好事,这种行为也确实不利于该行业的发展。那么,您是否了解这些相应的垄断行为是如何认定的呢?接下来,手心律师网小编就为您整理出相关知识,供您阅读,希望可以对您有所帮助。
垄断行为的认定及其种类
一、垄断行为的定义
垄断行为是指违反竞争法规定的行为,其目的在于扩张经济规模或形成有利的经济地位。根据我国《反垄断法》第3条的规定,垄断行为具体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二、垄断协议
垄断协议,又称为卡特尔,是指经营者之间达成或采取的旨在排除、限制竞争的协议、决定或其他协同行为。垄断协议分为横向垄断协议和纵向垄断协议。横向垄断协议是指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之间形成的垄断协议。纵向垄断协议是指经营者与下游交易相对人达成的垄断协议。
三、垄断的类型
根据当前经济生活的实际状况,垄断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 行政垄断:即政府职能部门利用权力搞地区封锁或强制交易,迫使消费者购买其指定的商品。这种垄断是目前最受争议的类型。2. 行业垄断:即公用企业和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实施的强制交易或限制竞争行为。这种垄断在铁路、邮政、水电、石油、电信、航空和金融等服务性领域广泛存在。3. 经济性垄断:指自由竞争企业出现的垄断行为。这种垄断在一些竞争性的产业中,如彩电等领域也开始形成。
四、禁止的垄断协议
根据我国《反垄断法》的规定,禁止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达成以下垄断协议:1. 固定或变更商品价格。2. 限制商品的生产数量或销售数量。3. 分割销售市场或原材料采购市场。4. 限制购买新技术、新设备或限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5. 联合抵制交易。6. 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的其他垄断协议。通过以上规定,可以对垄断行为进行准确定义,并明确禁止的垄断协议范围。这有助于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垄断行为的分类
垄断行为的分类,包括垄断协议、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及具有或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等。同时介绍了垄断协议的横向和纵向分类,以及我国《反垄断法》对垄断行为的禁止性规定和豁免情形。其中豁免情形需要满足法定正当性要求,并证明不会对市场竞争
-
垄断价格是否构成违法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对于垄断价格的规定。其中指出,经营者不得串通操纵市场价格,否则将面临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没收违法所得以及罚款等处罚措施。罚款金额视违法所得的数额和情节严重程度而定。因此,价格垄断行为是违法的。
-
经营者为研究开发新产品可以签订垄断协议吗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经营者为研究开发新产品,与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是允许的,不属于垄断的行为。(六)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的其他垄断协议。本法所称垄断协议,是指排除、限制竞争的协议、决定或者其他协同行为。按规定,被指定的经营者借此销
-
对惩罚垄断行为不服是否可申请行政复议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对反垄断执法机构作出的垄断处罚决定不服的,当事人是可以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横向垄断协议通常包括以下形式:。纵向垄断协议是指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之间所达成的限制竞争的垄断协议。我国《反垄断法》
-
透视反垄断法宗旨与要点
-
反垄断法对垄断行为是如何规定的
-
为什么规制垄断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