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竞争法 > 反垄断法 > 反垄断法法规 > 反垄断法视野中的低于成本价销售行为

反垄断法视野中的低于成本价销售行为

时间:2023-12-28 浏览:1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70889
[提要]反垄断法规范限制竞争的低于成本价销售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市场主体的经营自主权,但却维护了竞争机制,有利于实现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本文试图从现有的法律规定出发来研究反垄断法规范低于成本价销售行为的一些具体问题,揭示出反垄断法并不是禁止所有的低于成本价销售行为,而只是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或者经济优势的企业从事目的在于限制竞争,行为后果已经限制或可能限制竞争的低于成本价销售行为,防止竞争执法机构陷入禁止所有低于成本价销售行为的执法误区。

反垄断法对低于成本价销售行为的规范

一、企业的自主定价权与反垄断法

市场主体的自主定价权是指法律赋予经营者对商品或服务进行定价的权利。反垄断法旨在规范低于成本价销售行为,但也需要平衡对企业自主定价权的限制。如果没有充分的法律依据,政府对企业自主定价权的限制将构成不当干预和侵害。

市场主体的自主定价活动是市场经济中的微观经济活动,与政府的宏观调控行为相对独立。然而,当市场主体的定价行为影响竞争机制的运行,而市场机制本身无法解决对竞争的伤害时,政府的干预和参与就变得必要。例如,如果一个经营者采取低于成本价的定价行为,无法实现最大化的营利,最终将被市场竞争所淘汰。市场机制可以解决许多低于成本价销售行为,但对于那些以低价掠夺市场、排挤竞争对手的行为,市场机制无法调控。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需要发挥维护竞争的作用。

政府在行使公权力时必须依法进行,反垄断法就是政府维护自由、公平竞争的权力来源和行使程序。尽管反垄断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市场主体的经营自主权,但更大程度上维护了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实现了社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二、现行法律对低于成本价销售行为的规范

国外的竞争法将低于成本价销售行为作为掠夺性定价行为来进行规范。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将低于成本价销售行为作为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来进行规范。尽管从低于成本价销售行为的本质分析,该行为不属于典型的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和商业道德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而是一种目的在于排挤竞争对手、限制竞争的行为,应该属于反垄断法的调整对象。然而,由于我国尚未颁布《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暂时调整了部分限制竞争行为。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反垄断民事诉讼证明标准该如何构建

    反垄断民事诉讼案件的性质决定其适用的基本标准无疑是一般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不能仅因反垄断法所具有的公法性,而将其最低标准拔高至行政诉讼或刑事诉讼中的最低证明标准。但反垄断法的内容及其特征,使其案件成为有别于其他民商事诉讼案件的特殊民事纠纷案件,并在

  • 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反垄断法的不同

    反垄断法属于公法范畴,主要是一种经济行政法,而反不正当竞争法属于私法范畴,主要是一种知识产权法。反垄断法调整的目的在于禁止限制竞争行为,创造进行合法竞争的良好市场环境,维护合法竞争的自由性,鼓励经营者积极参予市场竞争,保证经营者自愿参预市场竞争的机会

  • 外资并购的反垄断法规制

    如何在外资并购的浪潮中既合理有效的利用外资又维护国内企业以及国家的整体利益,反垄断法做为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在外资并购的规制中有着关键性作用。外资并购的效应分析表明,其最大的负面效应在于它可能导致垄断,从而压制东道国的幼稚工业,控制东道国市场,破坏东道

  • 透视反垄断法宗旨与要点

    反垄断法规定了三种垄断行为,即: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法规定,对反垄断执法机构调查的涉嫌垄断行为,被调查的经营者承诺在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可的期限内采取具体措施消除该行为后果的,

  • 哪些垄断行为被法律所禁止
  • 反垄断法总则是什么
  • 中国反垄断执行机构的设置存在哪些问题
反垄断法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