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竞争法 > 反垄断法 > 反垄断法法规 > 反垄断法视野中的低于成本价销售行为

反垄断法视野中的低于成本价销售行为

时间:2023-12-28 浏览:2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70889
[提要]反垄断法规范限制竞争的低于成本价销售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市场主体的经营自主权,但却维护了竞争机制,有利于实现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本文试图从现有的法律规定出发来研究反垄断法规范低于成本价销售行为的一些具体问题,揭示出反垄断法并不是禁止所有的低于成本价销售行为,而只是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或者经济优势的企业从事目的在于限制竞争,行为后果已经限制或可能限制竞争的低于成本价销售行为,防止竞争执法机构陷入禁止所有低于成本价销售行为的执法误区。

反垄断法对低于成本价销售行为的规范

一、企业的自主定价权与反垄断法

市场主体的自主定价权是指法律赋予经营者对商品或服务进行定价的权利。反垄断法旨在规范低于成本价销售行为,但也需要平衡对企业自主定价权的限制。如果没有充分的法律依据,政府对企业自主定价权的限制将构成不当干预和侵害。

市场主体的自主定价活动是市场经济中的微观经济活动,与政府的宏观调控行为相对独立。然而,当市场主体的定价行为影响竞争机制的运行,而市场机制本身无法解决对竞争的伤害时,政府的干预和参与就变得必要。例如,如果一个经营者采取低于成本价的定价行为,无法实现最大化的营利,最终将被市场竞争所淘汰。市场机制可以解决许多低于成本价销售行为,但对于那些以低价掠夺市场、排挤竞争对手的行为,市场机制无法调控。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需要发挥维护竞争的作用。

政府在行使公权力时必须依法进行,反垄断法就是政府维护自由、公平竞争的权力来源和行使程序。尽管反垄断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市场主体的经营自主权,但更大程度上维护了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实现了社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二、现行法律对低于成本价销售行为的规范

国外的竞争法将低于成本价销售行为作为掠夺性定价行为来进行规范。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将低于成本价销售行为作为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来进行规范。尽管从低于成本价销售行为的本质分析,该行为不属于典型的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和商业道德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而是一种目的在于排挤竞争对手、限制竞争的行为,应该属于反垄断法的调整对象。然而,由于我国尚未颁布《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暂时调整了部分限制竞争行为。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

    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问题,包括在法律中市场份额对经营者市场地位的重要性,以及相关反垄断法对市场支配地位推定制度的规定。市场份额的推定依据具体情形而定,同时允许经营者通过事实进行反证。如果被推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能证明自身不具有支配地位,则不应认定

  • 反垄断法的执法机构

    中国反垄断执法机构及其职责划分。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包括国家工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商务部,分别负责不同领域的反垄断执法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不享有反垄断行政执法权,但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可根据需要授权相应机构进行反垄断执法工作。此外,

  • 法律属性的不同

    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不同法律属性、目的、内容、手段以及国家在调整相关法律关系中的地位和与知识产权的关系。反垄断法属于公法范畴,旨在创造合法竞争的市场环境,主要调整市场构成,防止经济集中和滥用优势。反不正当竞争法属于私法范畴,旨在规范市场秩序和保

  • 垄断行为的分类

    垄断行为的分类,包括垄断协议、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及具有或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等。同时介绍了垄断协议的横向和纵向分类,以及我国《反垄断法》对垄断行为的禁止性规定和豁免情形。其中豁免情形需要满足法定正当性要求,并证明不会对市场竞争

  • 垄断行为的认定规则及程序
  • 垄断采购来源是否违法?
  • 建立以反垄断法为核心的对限制性商业行为进行规制的法律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反垄断法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