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竞争法 >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 > 反不正当竞争法法规 > 商业秘密保护实务是如何规定的

商业秘密保护实务是如何规定的

时间:2024-09-29 浏览:1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71243
商业秘密本质上是企业的私有财产,因此,保护商业秘密实际上就是对于企业私有财产的一种保护。但商业秘密不同于实际上的财产,更多时候是以一种有价值的信息的形象出现。这就导致了保护商业秘密变得非常复杂。接下来跟着手心律师网小编看看吧。

商业秘密的法律定义

商业秘密在法律上的定义与常人理解有所不同。根据法律,商业秘密指的是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判断商业秘密的标准

根据相关法律,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判断某信息是否属于商业秘密:

  1. 秘密性:该信息只有特定的、有限的人知悉,并不为公众所知晓。
  2. 价值性:商业秘密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为其在竞争中提供优势。
  3. 实用性:商业秘密必须是具体、完整、可应用的方案,而非原理性或抽象的概念。
  4. 保密措施:权利人必须采取具体的保密措施来保护商业秘密,如在合同中设立保密条款、让员工承担保密义务等。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某信息对企业非常重要,如果没有采取保密措施,也不能构成法律上的商业秘密。

商业秘密的分类

商业秘密大致可分为两类: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技术信息包括生产工艺、技术决窍、产品配方、设计图纸、关键技术参数和实验数据、研究报告、计算机程序等。

经营信息包括经营方法、管理方法、产销战略、货源情报、客户名单、价目表等。

商业秘密的保护预防

为了保护商业秘密,必须采取预防措施,建立一整套保护系统。以下是一些建议:

指定专人负责保护系统

公司应指定专业人员负责商业秘密的保护,例如公司法务、法律顾问等。他们应负责制定和管理整个保护系统,并及时调查、汇报和补漏。

限制商业秘密的知悉范围

应尽量控制知悉商业秘密的员工人数,实行分段或分部接触,让每个人只知悉其中的一部分,难以接触到完整的技术秘密。

设置隔离屏障

对员工进出工作地点进行严格限制,减少商业秘密被接触或流通的可能。例如设立警示牌和安全检查人员。

注重员工管理

制定明确的员工保密守则,对员工进行培训,告知其保密义务。劳动合同中应约定员工在职期间和离职后不得泄漏商业秘密,禁止在与公司有竞争关系的企业任职或从事竞争业务。

采取保密技术

使用警告标志提醒使用者商业秘密的重要性。对于电子秘密信息,可以设置密码并分散存储,使用后及时删除。

注意对外交流中的保密

在与外部签订合同时,要签订好保密条款。对方要求考察或参观时,应注意保密,限制对重要商业秘密的接触。

除了以上硬措施,公司还应在软机制上下功夫,营造尊重知识和人才的氛围,确保员工稳定并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企业减少排污政府该怎么样

    政府应如何支持并监管企业减少排污问题。政府需依法鼓励企业减少排放,采取财政、税收等政策措施支持企业改善环境。环保部门有权现场检查企业排污情况,同时需保护企业商业秘密。对于违法排污企业,环保部门可查封、扣押相关设施、设备。此外,国家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

  • 没有签合同的员工造成公司损失怎么办

    员工未签合同导致公司损失的法律责任和解决方案。包括员工过失造成损失的民事赔偿问题,员工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的损失赔偿,以及未签合同导致单位的风险。如经济补偿金、失业损失、劳动合同解除、商业秘密保护等问题。用人单位应按规定制定规章制度并确保劳动者知悉,以

  • 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关系

    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之间的关系。二者虽在表面上看似存在冲突,但实际上追求的是相同的社会目标,即社会财富的增加。微软垄断案引发了关于知识产权在形成垄断中的作用以及在知识产权领域反垄断的问题的思考。知识产权的取得意味着权利人取得了一种垄断地位,但当

  • 反垄断法中知识产权滥用的条款

    外资企业对反垄断法中知识产权滥用条款的关注和担忧。文章指出,外资企业在中国拥有明显的知识产权优势,可能因此受到反垄断法的关注。但反垄断法并非针对外资企业或其知识产权垄断地位,而是旨在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企业行使知识产权的行为只要不妨碍竞争,就不会

  • 合理确定竞业限制年限
  • 试用期辞职有竞业限制吗
  • 竞业限制有多长时间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