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垄断协议是指上游经营者对下游经营者的经营自由进行限制的协议。其法律特征包括以下几点:
纵向垄断协议的行为主体之间并不存在真正的竞争关系,而是存在互为补充的交易关系。
纵向垄断协议通过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达成协议,要求交易相对人实施特定行为来限制竞争。
纵向垄断协议一般以明示的方式表现,并附随于经营者和交易相对人的交易合同中。
纵向垄断协议的具体表现形式包括:
协议限定了经营者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价格。
协议限定了经营者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
除了固定转售价格和限定最低转售价格外,国务院反垄断法机构还可认定其他形式的垄断协议。
我国《反垄断法》对纵向垄断协议作出了两项禁止性规定:
禁止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达成固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价格的垄断协议。
禁止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达成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的垄断协议。
除此之外,反垄断法还规定了其他类型的纵向协议的禁止,如独家销售、独家购买、限制地域等。
根据《反垄断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经营者违反纵向垄断协议的规定,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的,将面临以下法律责任:
1. 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责令经营者停止违法行为。
2. 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没收经营者违法所得。
3. 经营者可能被处以罚款,罚款数额为上一年度销售额的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
对于尚未实施所达成的垄断协议的经营者,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处以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然而,如果经营者主动向反垄断执法机构报告达成垄断协议的有关情况并提供重要证据,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酌情减轻或免除对该经营者的处罚。
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与不正当竞争现象。竞争在市场经济中起到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可能引发不正当竞争行为。为了消除消极后果,需要采取法律手段。中国于199月2日通过了《反不正当竞争法》,旨在保护企业家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然而,仍存在商业贿赂、制售假冒产品等不正
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之间的关系。二者虽在表面上看似存在冲突,但实际上追求的是相同的社会目标,即社会财富的增加。微软垄断案引发了关于知识产权在形成垄断中的作用以及在知识产权领域反垄断的问题的思考。知识产权的取得意味着权利人取得了一种垄断地位,但当
外资企业对反垄断法中知识产权滥用条款的关注和担忧。文章指出,外资企业在中国拥有明显的知识产权优势,可能因此受到反垄断法的关注。但反垄断法并非针对外资企业或其知识产权垄断地位,而是旨在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企业行使知识产权的行为只要不妨碍竞争,就不会
经营者主动向反垄断执法机构报告达成垄断协议的有关情况并提供重要证据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对该经营者的处罚。第五十四条反垄断执法机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泄露执法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