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关系 > 劳动关系的认定 > 劳动关系主体及认定的三大标准是什么

劳动关系主体及认定的三大标准是什么

时间:2024-06-05 浏览:2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73516
现在只要是步入社会开始工作的人都很关心劳动关系,因为这与劳动者的利益相关。但是很多时候发生纠纷时,劳动者以及用人单位都不清楚双方那个是否是劳动关系的主体,是否构成劳动关系。那劳动关系主体及认定的三大标准是什么 下面就是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带来的相关资料。

劳动关系主体及认定的三大标准是什么

一、劳动关系的主体

劳动关系中的一方应是符合法定条件的用人单位,另一方只能是自然人,而且必须是符合劳动年龄条件,且具有与履行劳动合同义务相适应的能力的自然人;劳务关系主体类型较多,如可以是两个用人单位,也可以是两个自然人。法律法规对劳务关系主体的要求,不如对劳动关系主体要求的那么严格。

1.员工

员工,也称为农民工、雇员、雇工、受雇人、劳工,是指在就业组织中,本身不具有基本经营决策权力并从属于这种权力的工作者。员工的范围有蓝领工人、医务工作者、办公人员、教师、社会工作者、中产阶级的从业者和底层管理者,不包括自由职业者、自雇佣者。

2.工会

工会是劳动者(雇员)组成的旨在维护和改善其就业条件、工作条件、工资福利待遇以及社会地位等权益的组织,工会主要通过集体谈判方式来代表劳动者(雇员)在就业组织和整个社会中的权益。

3.雇主

也称雇佣者,是指在一个组织中,使用雇员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并向雇员支付工资报酬的法人或自然人。在中国,雇主是一个新的概念,在现行的劳动立法中没有使用这一概念,而是普遍用“用人单位”。企业是社会经济的细胞,企业和谐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4.政府

在现代社会中,政府的行为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政府作为劳动关系的主体一方,在劳动关系的运作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确立劳动关系的三大标准

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关系认定主要参考以下三个标准:

(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这三条标准实际包括对“用人单位”、“劳动行为”、“劳动者”三方面的考察。“用人单位”必须是我国劳动法中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等”。而“劳动行为”是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具体劳动,并获得报酬的过程。“劳动者”同样必须具备合法的资格。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劳动法关于事实劳动关系的确定方式

    劳动法中关于事实劳动关系的确定方式。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依据相关法律和《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通过符合主体资格、适用劳动规章制度、劳动是业务的组成部分等情形来确定劳动关系。同时,工资支付凭证、身份证明证件、招聘记录等

  • 签订劳动合同的主体

    劳动合同的主体,包括员工、工会、雇主和政府。工会是劳动者的集体组织,旨在维护员工权益,主要通过集体谈判方式代表劳动者权益。在中国,工会有多重任务,包括参与国家社会事务管理、民主监督等。雇主是使用雇员进行有组织活动的法人或自然人。政府作为劳动关系主体之

  • 事实劳动关系的概念

    事实劳动关系的概念,包括口头协议代替书面合同、未签订劳动合同、延续的劳动关系以及其他合同形式代替劳动合同等情况。同时,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符合主体资格、适用劳动规章制度、劳动是业务组成部分等情形,劳动关

  • 如何认定从事雇佣活动

    从事雇佣活动的认定标准,包括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同时,文章详细阐述了雇佣关系和劳动关系的区别,包括主体范围、主体间地位、适用的法律性质以及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等方面的差异。整体上,本文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了雇佣活动的特点,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区分雇佣关系和

  • 劳动关系的认定和区分
  • 一、寒暑假劳动关系的认定
  • 标准劳动关系的要素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