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型公司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导致劳动者的劳动关系和工作岗位分属两家单位的情况。
劳务型企业和用人单位随意扣减工资、不按月发放工资、不按规定支付加班工资等,导致劳动者权益受损后责任主体不明确。
一些用人单位通过劳务派遣形式逃避社会保险义务,劳务型公司未为劳务人员办理参保手续或要求劳务人员自行承担全部社保费用。
劳务人员从事苦、脏、累、重的工作,报酬待遇低,不享受用人单位的奖金和福利。
用人单位任意安排劳务人员加班加点,工作时间超过规定并不按规定支付加班工资,还将违章责任推卸给劳务型企业。
劳务型公司大量向沿海经济发达城市派遣“低价”劳务人员,导致企业用人结构不正常,正式员工少、劳务人员多。有些企业甚至将整条生产线外包给劳务型公司,再由劳务型公司招聘劳务人员,采取“外包内做”形式。
劳动保障部门应明确规定劳务派遣的适用范围,只适用于特殊用人单位或特殊岗位。企事业单位应直接招聘员工并建立正式劳动关系,劳务派遣作为一种特殊的用工形式和劳动关系,不适用于所有企事业单位。
劳务型企业应与劳务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劳务派遣的用人单位、工种岗位、工作时间、劳动报酬、工资支付方式和社会保险等内容。劳务型公司在劳务派遣时还必须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务协议,明确劳务派遣人员的工作岗位、工作时间、劳动报酬标准以及社会保险费的结付标准和缴纳办法。
劳务型公司应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责,按月与用人单位核对劳务人员的工资支付、社会保险费、考勤和工作业绩等资料,并保存用人单位反馈的原始资料,接受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用人单位应合理安排劳务人员的工作岗位、工作时间,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条件,并按月将工资支付、社会保险费和考勤、业绩等资料反馈给劳务型公司。
劳动保障部门应加强对劳务型公司派遣劳务人员和用人单位使用劳务人员的执法监察,重点监督检查劳务型公司与劳务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的情况,以及社会保险费的缴纳情况。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劳务派遣政策规定的劳务型公司和用人单位,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依法责令限期改正,并依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处罚,以确保劳务派遣和使用劳务人员行为的规范化,保护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公司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单就公司而言,需要承担的风险也比较大。
一方面,本公司负责托管人员的相关事务,并向其提供有关劳动方面的咨询,帮助维护其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另一方面,本公司为企业提供相关政策的咨询并给出合理化建议,可以有效为企业规避用工风险。通过外包,可以为企业节省大量办公费用,降低企业软硬件资源支出,免去企
一方面,本公司负责托管人员的相关事务,并向其提供有关劳动方面的咨询,帮助维护其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另一方面,本公司为企业提供相关政策的咨询并给出合理化建议,可以有效为企业规避用工风险。劳务外包公司可提供一系列专业和高效的人事事务外包,为您规避风险,规范
(一)劳务派遣一改过去人才的企业所有制,为用工单位提供了一种灵活、便捷的优化配置人力资源的用人机制。劳务派遣实行了用、管分离,人、编(编制)分离,从制度上切断了员工与用工单位的依附关系,“单位人”完全变成了“社会人”。劳务派遣作为一种特殊的用工形式和劳动